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患难见真情 共同抗疫情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6-17

  物资捐赠、经验分享、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中,中国民间力量发挥专长、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民心相通使者”的使命,为世界携手抗疫凝心聚力

  物资运送的“生命通道”

  “往年6月初就要放榜了,今年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佐林秋是缅甸东枝第五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今年3月刚参加完高考。和缅甸全国90万高考考生一样,两个多月来他一直焦急地等待着成绩。

  3月底,高考刚结束不久,缅甸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防控疫情刻不容缓。高考阅卷是一项大工程,全国共设立10个阅卷中心,为期15天左右。然而,由于疫情风险和缺乏充足的防疫物资,阅卷工作迟迟没有开始。“高考阅卷工作人员聚集,加上口罩紧缺,我们参加阅卷的老师都很担心。”仰光经济大学校长丁温表示很为难。

  高考心系万千家庭。得知缅方的困难,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向缅甸教育部捐赠了一批口罩,分发到每一位阅卷老师手中,确保阅卷期间每人一天一只。“中方的援助雪中送炭,对我们推进高考阅卷工作有极大帮助!”缅甸教育部研究创新司司长温凯莫说。据悉,缅甸高考阅卷已于6月5日正式开始。

  对缅甸高考阅卷老师的捐赠,是中国民间力量向缅甸教育部和卫生体育部捐赠防疫物资的一部分。这批防疫物资由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联合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共同捐赠,包括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和红外额温枪等。缅甸卫生体育部医学研究司司长佐丹吞感动地说:“缅甸处于疫情防控极为关键的阶段,中国人民的援助将切实提升我们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和民众的防护能力,减轻防疫压力。中国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我们希望通过捐助医疗物资,为全球奋战在一线的人员提供保护。”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表示。

  在全球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向海外运送物资殊为不易。为了尽快将援助物资送至缅甸,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紧急协调国内具有资质的生产厂家,并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的帮助下,规划出一条物资运送的“生命通道”——当防疫物资抵达中缅边境云南瑞丽口岸时,当地仓储和报关公司主动提出给予援助物资优惠价格,并加班加点完成报关手续。缅方第一时间到达缅甸木姐口岸,风雨无阻,接上这批物资运往仰光。

  来自中国的捐赠行动,受到缅甸民众的高度关注。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点赞,对中国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

  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得到了多家中国民营企业的支持,向10余个国家捐赠了急需的医用防疫物资。“这次国际援助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建国说,“我们用心做好每一次援助,把友谊落到实处,把工作做到人心坎里,真正履行‘民心相通使者’的光荣使命。”

  抗疫爱心包送入难民营

  粮油米面、消毒剂、洗手液……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向黎巴嫩叙利亚边境地带第六十四号难民营捐赠的“抗疫爱心包”里,生活用品、防疫物资一应俱全。在该基金会黎巴嫩办公室负责人詹尉珍的组织协调下,这些爱心包送到了100户家庭的654名难民手中。

  难民法蒂紧握着小詹的手连声道谢:“你们送来的物资正是我们最需要的!”陪同的当地社工阿雅也对小詹竖起了大拇指,表示很高兴能一起为难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一句句肺腑之言让小詹倍感欣慰,再苦再累都值得。

  小詹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和北京大学人权法硕士,曾在海外工作。凭着突出的综合素质和对国际志愿服务的责任担当,她于2019年7月来到黎巴嫩,在难民营当志愿者。一年来,她与其他中国志愿者、当地社工一起,为难民提供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援助,教授他们中英文、缝纫技术等,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技能,解决生计问题。

  今年3月,黎巴嫩宣布实施封锁全国的疫情防控举措。许多难民因无法工作,基本生活都成了困难。小詹决定为难民提供物资援助。她的想法得到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施永青农村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然而,当地物资十分紧缺,采购成了问题。正在小詹一筹莫展之际,当地工作人员听说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和志愿者要援助难民,深表钦佩,主动帮小詹联系采购了所需物资。采购完毕,新的难题接踵而至:在全国封锁状态下,没有政府的特别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难民营。这一次,当地社工娜迪亚自告奋勇:“我来帮助联络政府,相信他们一定欢迎中国朋友!”好消息很快传来:当地政府同意中国志愿者携带物资进入难民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份份装满关怀和友谊的抗疫爱心包成功送到了需要的人手中。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