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城市规划,走向精细化(他山之石)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8-17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因地制宜、突出本地特色?如何妥善处理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许多国家的城市在规划方面不乏成功的案例

  墨西哥瓦哈卡

  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找平衡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刘旭霞

  墨西哥南部城市瓦哈卡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老城区的集市内人头攒动,各色当地美食香气扑鼻。从集市出发,步行几个街区便来到圣多明戈教堂。教堂前的广场由鹅卵石和水泥石块交错铺就,印第安居民身着五彩服装,在传统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各国游客纷纷驻足摄影留念。

  瓦哈卡城以中央广场为中心向外辐射,呈现出井然有序的网格状布局。这座始建于1486年的古城经过几百年发展,在成为当地经济中心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大批印第安文化与西班牙文化相融合的文化遗产。1987年,瓦哈卡市历史中心及阿尔班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给瓦哈卡带来了新的挑战:路面破损、照明系统破坏、排水和饮水系统老化、建筑墙体剥落以及公共空间被商业活动挤占……为配合当地旅游业用地需求,瓦哈卡历史中心区的居民数量从1997年的4.9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3.1万人,平均每年有1300多名居民从中心迁出。

  如何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兼顾对历史遗产的保护,还能留得住人?瓦哈卡从城市规划入手,努力在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寻找平衡。1998年,该市政府出台瓦哈卡历史中心特殊保护规划,对历史中心内土地使用进行归类,划分了住宅区、商业区和商住混合区,以保持区域内商业、旅游、文化、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多功能特点,保障当地居民永久居住的住房。同时,由联邦、州、市、私人资本和信贷机构出资为基础设施维护筹集资金,并将银行、电力公司、通信公司等机构纳入其中。同时,瓦哈卡还颁布财政激励措施,通过对修复工程免税、提供信贷投资等举措,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瓦哈卡通过在公共广场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将无形的保护意识和价值观传递给当地民众,并将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居民的城市保护意识。”瓦哈卡历史中心行政协调处主任艾丽西亚·布埃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建立更加亲密的情感纽带首先让当地民众爱护这座城,进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从而让旅游产业发展反哺历史文化保护。

  新冠肺炎疫情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疫情防控期间,瓦哈卡市政府仍不遗余力地推进包括饮用水系统改造、路面修缮等在内的140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据该市养路部门负责人劳尔·莫雷诺介绍,施工团队将使用400立方米的优质沥青材料对路面进行精细修缮,以保障市民和游客更舒适的出行。公共照明更新项目也于去年11月启动,约1.7万盏街灯将被更换或安装,投资额近1.43亿比索(约合5238万元人民币)。

  未来,瓦哈卡将通过修建无障碍道路、打造清洁城市以及有效利用能源等举措,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改善绿色开放公共空间。

  (本报墨西哥城电)

  德国斯图加特

  在绿色中共享城市发展

  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 强

  作为闻名全球的汽车城,德国南部工业重镇斯图加特没有多少高楼,56%的城区面积被森林、绿地和葡萄园覆盖,是闻名全德的宜居城市。“在斯图加特,你无需开车出城,就能在市内的葡萄园里品尝美酒。”该市旅游局局长阿明·德尔尼茨如是介绍斯图加特的独特之处。这得益于该市打造园林城市的规划思路。

  斯图加特三面环山,中心城区只能沿着狭窄的内卡河河谷展开,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早在上世纪20年代,斯图加特市政府就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确定了如下空间政策:将绿地从周边山地延续至市中心,以防因城市建设阻断大气循环。

  二战中,斯图加特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重建时,斯图加特对全域的生态空间整体规划,将各类型生态空间进行细分,并明确管控措施。其中包括严格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绿带,设置在人口密集区、仅允许少量项目开发的楔形绿地,以及景观开发区域和集中建设开发区域。于是,大量工业企业被有序迁至周边城镇,城区只保留核心功能。

  同时,斯图加特依托山地地貌,着力打造园林特色的城市景观。由德国著名景观设计师汉斯·鲁兹设计的U形园林绿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一全长8公里的景观带贯穿了城内6个大型公园。U形绿带的起点王宫广场始建于18世纪的符腾堡王国时代,战后被改建为大众公园,绿植、喷泉、雕塑等点缀其间。世界著名的斯图加特歌剧院和州立博物馆就建于王宫广场的绿地中。位于城北山麓的基勒斯贝格高地公园是U形绿带的终点。这里本是采石场,地势地貌凹凸不平,但经过园艺师的改造已成为城市的园林代表。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