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谁是“袭击普京”的幕后黑手? 两种可能的袭击模式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3-05-05

  夜色中,一个不明物体迅速飞向克里姆林宫参议院大楼的圆顶,在到达圆顶附近时发生小型爆炸。随后,克里姆林宫附近似乎升起浓烟。这是5月3日以来,全球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两段录像。俄罗斯官方对此的解释是:5月3日,两架接近并试图袭击克里姆林宫的无人机被俄军防空力量拦截。当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不在克里姆林宫内,事件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谁是“袭击普京”的幕后黑手? 两种可能的袭击模式

  当地时间5月3日,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参议院大楼圆顶遭遇无人机袭击后燃起火焰和烟雾。(视频截图)

  俄罗斯第一时间将此定性为恐怖袭击,并指责乌克兰政府是直接黑手。另一边,乌克兰高级官员迅速否认参与该事件,并暗示这可能是俄罗斯为发起对乌民用设施新一轮攻击的“假旗行动”。当地时间3日晚些时候,访问芬兰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次强调“我们没有攻击普京或莫斯科”。

  在前线冲突陷入僵局、双方“边打边谈”的可能性不断增加时,各方担忧,克里姆林宫遇袭事件是否可能导致“边打边谈”的微弱希望破灭。2022年4月,在俄乌对话接触初有成效时,布查事件发酵导致谈判终结。也有分析人士联想到2022年10月的克里米亚大桥遇袭事件:那是双方进一步升级攻势的信号。

  根据此前泄露的五角大楼文件,乌军计划在5月展开反攻计划。5月3日,塔斯社援引俄罗斯雇佣军瓦格纳集团的消息称,俄军前线已经感受到乌军的攻势,预计更大规模的进攻将在5月中旬前展开。

两种可能的袭击模式

  乌军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内陆目标,并非没有先例。去年3月开始,乌克兰空军就开始尝试使用老旧的库存苏制无人机进行远程袭击,但多遭到俄军防空火力拦截。有些无人机因导航问题偏离目标,甚至有老式无人机转向飞越欧洲盟友领空,坠落在克罗地亚境内。

  但很快,乌军在其盟友的帮助下,成功改造老式无人机和商用无人机,于去年7月开始尝试携带弹药袭击克里米亚半岛等俄军后方目标,一度飞临黑海舰队总部。这些袭击未能造成实质性影响,但乌军由此积累了无人机长距离攻击的经验。

  去年12月5日,距离俄乌边境约300公里远的两处俄罗斯空军基地传出爆炸声,其中一处是俄罗斯最大的战略轰炸机基地。这是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10个月时间里战火首次蔓延到俄罗斯内陆腹地。俄国防部称,乌军使用苏联时代的喷气式无人机图-141策划了这两次袭击,显示出这些老旧装备已得到进一步改造升级。

  不过,图-141“千里奔袭”只是昙花一现。随着俄罗斯本土安全部队针对性加强对这些航速慢、飞行高度低的无人机的侦测和打击,乌军此后并未获得多少长距离奔袭的战果,倒是使用航程短但隐蔽性强的改造商用无人机袭击克里米亚半岛,屡屡成功。今年4月底,乌军无人机袭击了克里米亚半岛的一座油库,致其起火。

  考虑到图-141航程只是勉强能达到莫斯科,且其攻击精度差,事先被拦截概率高,军事分析人士多认为,如果克里姆林宫遇袭事件与乌克兰有关,更可能的方式是:渗透到俄罗斯境内的破坏小组,在目标地附近释放无人机发起攻击。

  去年2月以来,形形色色的破坏小组一直活跃在俄乌敌后战场,两国民众相似的面貌、共通的语言及密切的关系网络,为乌克兰特工的渗透提供了便利。而从俄方破获部分行动小组的通报看,这些渗透小组的武装水平很高,甚至会携带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俄方认为,此前在莫斯科发生的导致俄罗斯著名学者杜金的女儿杜金娜身亡的汽车爆炸事件,就是乌克兰特工的“杰作”,不过乌克兰情报机构并未承认。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可能携带高科技装备,但乌克兰破坏小组较常见的破坏方式是布设炸弹,而不是使用无人机攻击。去年10月8日,被誉为俄罗斯“世纪工程”的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桥上交通完全停止。俄方的调查称,该破坏行动由乌克兰国防部主要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亲自领导,将爆炸物隐藏在建筑材料中,由乌克兰港口敖德萨运往保加利亚,再经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国,最终装上卡车运到克里米亚大桥上引爆。

  而在克里姆林宫遇袭的前一天,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刚刚对媒体披露了一起乌军袭击俄罗斯内陆城市的事件:5月1日晚,在距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仅66公里的一个社区,一座高压线铁塔被炸毁,赶到现场的俄罗斯军警在另一座电塔上也发现了爆炸装置。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