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四川、陕西、甘肃开展区域协同立法——携手建好大熊猫国家公园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3-08-18

  前爪轻轻挠挠肚子,慢悠悠地翻身起来,转着圆滚滚、胖乎乎的脑袋望望四周……在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内,工作人员通过红外相机记录下了野生大熊猫生活的真实画面。

  大熊猫国家公园于2021年10月正式设立,地跨川陕甘三省,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在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之前,该区域通过零散形态的保护区、保护地来实施保护。依据国务院关于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相关批复,保护区、保护地随之取消,其对应的法律法规不再适用。”四川省人大城环资委主任委员梁伟华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需要专门、完整的法律来加强保护、统筹管理。

  7月25日,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的决定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7月27日、28日,甘肃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又相继通过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的决定。如今,川陕甘三省以“四川条例+三省决定”的形式,携手建好大熊猫国家公园。

  这一协同立法有何亮点?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立足实际

  完善保护措施

  四川省荥经县的山林,漫山翠竹,溪流拍石。

  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龙苍沟区域后,一条曲折的公路在崇山峻岭间延伸开来,颠簸中行车至道路尽头,除了几处科研管理用房和野化放归适应圈的金属网外,已然看不到其他人类活动的痕迹。这里便是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

  指着一片山林,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巡护员宋心强说:“这片野化放归区域,面积约3000亩,除了对大熊猫进行必要保护之外,其内部环境与大熊猫的野外生存环境几乎没有差别。大熊猫在完成前期野化训练后,在这里对野外环境进行适应。”

  “只有让大熊猫回归自然,才是对其真正的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野化放归经验值得总结固化。”陕西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龚晓燕说。如今,条例作出明确规定:“推动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实现小种群复壮”。

  此前,108国道从大相岭泥巴山区域贯穿而过,国道两侧植被破坏严重,加之长期受沿途采笋、放牧等人类活动影响,大相岭大熊猫栖息地零星散落。如今,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在泥巴山大熊猫廊道108国道沿线,通过设置样方,进行主食竹更新、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监测,积极开展廊道栖息地恢复工作,加强廊道保护管理。

  对此,本次协同立法也给予了明确回应,如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其种群繁衍壮大:开展生态廊道建设、栖息地修复,提高不同栖息地斑块间的连通性;统筹推进生态廊道连通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

  “本次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三省协同立法,从实际出发,总结既有经验,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参与了条例草案起草的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法规督查处副处长杨庆红说。据她介绍,本次协同立法还关注到了许多此前法律法规并未提及的问题。例如,先期的立法调研了解到,在靠近野生大熊猫活动的区域,一些居民饲养的犬类可能攻击野生大熊猫,或向大熊猫传染疾病。于是,条例特别规定:“规范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内犬只等家养动物管理,防止对野生大熊猫的直接伤害和疫病传染”。

  统一尺度

  形成保护合力

  密林苍翠、虫鸣阵阵。一支巡护队从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出发,开启了一场为期3天的跨省域野外巡护活动。他们的目的地为位于甘肃省境内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

  今年5月,川陕甘三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共同组织了一场跨省域的野外巡护活动。路线涉及甘肃省的陇南市武都区、文县,四川省的青川县、平武县、九寨沟县,陕西省的宁强县等地。

  “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野外巡护,跨省域的协作十分重要。”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巡护员肖飞说,此前,川陕甘三省管理机构对国家公园的巡护以行政区划为界,这样容易缺少对毗邻地区的巡护投入,而野生大熊猫活动的区域一般在高海拔的山脊密林,往往就处于行政区域的毗邻地区。“近一段时间,三省相关地方部门组织了协同巡护,取得一定效果。但要实现常态长效,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明确。”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寇桓说。

  对此,三省决定作出规定:“三省建立联合巡护、联合执法机制”。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