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英雄传人,探析英模连队的“朋友圈”
当“邱少云”遇到“董存瑞”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跨越4000多公里,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代表一行6人来到第76集团军某旅三营九连,与“邱少云生前所在连”官兵一同开展联学共建活动。
“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强忍烈火灼烧之痛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纪念馆,“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第53任班长蔡永海,为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讲解邱少云英雄事迹。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张张战斗图片,让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当年战场。
“英雄从未离我们远去。在这里,我对邱少云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前来参观,“董存瑞班”现任班长赵震深受震撼。
“当年同期入伍的战士中,董存瑞第一个担任爆破组组长、第一个创新训练方法……今天,我们每年都要举行‘存瑞杯’军事比武,为优胜官兵颁发‘存瑞奖牌’。”交流中,“董存瑞生前所在连”指导员胡玺深情回顾连队辉煌历史和官兵成长足迹。
强军10年,胡玺从一名地方大学毕业生成长为英模连队主官。“初入军营,我也曾经历失败,每当我想放弃,总会想到英雄班长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于是便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作为连队主官,胡玺带领官兵传承董存瑞精神、争当董存瑞传人,连队去年有7人立功、5人在“存瑞杯”军事比武中摘金夺银,他本人也被表彰为“优秀带兵人标兵”。
历史的天空,英雄精神交相辉映。“邱少云生前所在班”上等兵格西塔深有感触地说:“像邱少云那样严格遵守纪律,像董存瑞那样坚决完成任务,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前不久,在该旅组织的400米障碍考核中,格西塔以优异成绩摘得全旅桂冠。
讨论热火朝天,切磋毫不停歇。在九连指导员王才槐引导下,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来到轻武器训练专修室,利用仿真模拟训练系统组织射击强化训练。如今,新一代营房为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练兵插上科技翅膀,练兵备战跑出了加速度。
“董存瑞!邱少云!”活动结束,蔡永海和赵震高声呼点英雄的名字,英雄传人的答“到”声响彻云霄。
走近英雄传人,探析英模连队的“朋友圈”,我们读到了什么?
在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交流融合中,在不同战斗风格、集体性格和文化品格交融里,我们听到血脉偾张的强军故事,看到血脉赓续的强军足印。
一个英模连队的“朋友圈”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特约记者 马 振 通讯员 张石水
九连组织战备拉动,全连整装待发。骆锋涛摄
跳出九连看九连,置身更大的坐标系对比认知
九连一直是第76集团军某旅的荣誉连队和窗口单位。
论历史,九连人抬头挺胸,分外骄傲:建连以来,连队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百余次,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6次荣立集体大功,被授予“抗日模范连”“攻坚模范连”“淮海尖刀连”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一大批战斗英雄。
作为全军十大英模挂像之一的邱少云生前所在连队,“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在一代代九连官兵中赓续传承,“邱少云传人”是他们厚重而闪亮的名片。
看今朝,连队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各项建设始终走在全旅前列:参加新条令比武,全连官兵夺得西部赛区第一名。奔赴野外驻训场,全连官兵开展武器效能试验,多项训法打法得到验证。近3年来,九连连续被旅评为“四铁”先进单位,3人荣立二等功,11人荣立三等功,5人在集团军以上比武中摘金夺银。
荣誉背后也有反思。两场不大不小的“滑铁卢”,让指导员王才槐嗅到了一丝危机的味道。
去年,集团军组织政治教员比武,连队推荐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政治教员的三排排长罗小雄参赛。一直在旅队名列前茅的他,却在集团军比武中名落孙山。
新装备列装,连队成立“攻关小组”,抓紧学研操作技能。参加上级战斗力检验评估,由于人装配合不紧密,连队作为主攻分队还没来得及展开战斗队形,就遭“敌”火力覆盖。
那段时间,全连上下都抬不起头。作为九连第53任指导员,王才槐透过两次失利看得更深更远:全旅先进并不意味着全军先进,人人第一也不意味着整体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