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选晋:“育苗工程”在行动
第74集团军某旅组织实弹射击考核。蔡凯 摄
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使年轻军士成长有了丰饶的土壤
报务兵何亿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成为新的士兵制度的受益者。
前段时间,第74集团军某旅组织通信兵专业比武考核。现场,面对考核组设置的多种特情,何亿从容应对。考核结果公布,何亿以优异成绩胜出。这名通信业务出类拔萃的中士,入伍竟不满2年。
谈起何亿的成长经历,该旅某营营长卢志勇印象颇深:“去年3月,中央军委印发《军士暂行条例》《军士职业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按照最新政策,具备《军士暂行条例》规定的军士基本条件、服现役满1年且取得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的义务兵,可以提前参加军士选改。这个利好政策,极大鼓舞了战士们建功军营的信心决心,何亿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2021年,何亿从地方大学参军入伍,来到该旅通信连,成为一名报务兵。面对枯燥单调的工作,何亿打起了“退堂鼓”。
“报务兵的工作虽然枯燥,却是非常重要的战位。如今,军士政策越来越好,你又是大学生士兵,符合提前参加军士选改的条件,只要扑下身子好好干,在军营一定大有可为!”连队干部一方面耐心地做何亿的思想工作,一方面给他讲解新的士兵制度和旅队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
从那以后,何亿一头扎进了专业训练中。白天,他铆在三尺机台前苦练报务本领,晚上又加班加点学习专业理论。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中,何亿的专业水平越来越高,成为同年兵中的佼佼者。
去年9月,何亿凭借过硬的能力素质顺利通过考核,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提前晋升中士。
“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使年轻军士成长有了丰饶的土壤,为破解‘育苗’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持。”该旅党委一班人认为,基层有了年轻军士成长的“沃土”,还需要精心实施“育苗工程”,才能让战士们快速破土、拔节成长。
某连上等兵朱其原,入伍后踏实肯干,专业能力一直在同年兵中名列前茅。该旅实施“育苗工程”后,朱其原很快被连队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去年夏天,该连连长李彦松找到朱其原,推荐他参加演习通信保障任务。得知这一消息,朱其原既兴奋又紧张——通信保障,不仅需要全时值守,还要有灵活处置特情的能力。“连长把这个任务交给我,这是机会更是考验。”朱其原说。
“你的专业能力强,又能吃苦、肯钻研,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任务!”李彦松的一番话,激发了朱其原的斗志。
请教班长、学习技术、苦练操作……数个月后,朱其原不负连长所望,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从协助班长骨干完成通联任务,到独立完成演习通信保障任务,一段时间以来,朱其原的专业能力突飞猛进。去年,他以总评优秀的成绩完成年终考核,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迎着新政策的时代春风,我的未来前景清晰可见。”朱其原告诉记者,今年,连队征询军士留队意愿时,他坚定选择留队。
前不久,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专业水平,朱其原被连队推荐参加预提指挥军士集训。
第74集团军某旅一级上士晏文达(中)与军士骨干进行修理技术讨论。蔡凯 摄
画好中高级军士军旅的“延长线”,才能促进战斗力拔节增长
立夏时节,一场后装保障演练在该旅演训场进行。面对突发情况,该旅某连一级上士晏文达迅速开展应急抢修作业。
“晏文达是旅里有名的修理专业技术能手,不仅熟悉装备维修保养,带兵也有一套,这些年为连队培养出一大批修理专业人才。”该连指导员张志星说,几年前,晏文达因未及时考取修理专业技师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一度做好了到期退役的打算。
新的士兵制度颁布施行后,为基层人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文件明确:二级上士、一级上士、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满衔级最低年限未晋升军衔的,可以在本衔级继续服现役,符合规定条件的,在每个年度均可以晋升军衔。
好政策让晏文达重拾信心,他坚定选择延期服役,一边继续投身练兵备战,一边挤时间给自己“充电”,为下一次晋升军衔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