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畔唱英雄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鸭绿江,中朝界河之一,全长795公里,源自长白山南麓,汇入浩瀚黄海,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必经河域。
吉林省,与朝鲜隔江相望,是中朝边境线最长省份,是抗美援朝历经两年零9个月走向胜利的见证之地,是全民支前“一切为了前线”的后援之地,更是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传承之地。
战争期间,吉林省目送了众多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远征,也动员了无数修铁路、运物资、抬伤员、缝衣物、做干粮的平民英雄助阵,他们的事迹在鸭绿江畔汇成不朽赞歌。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致敬英雄的旋律再次唱响。
英雄远征:鲜血染红美如画的战旗
盛夏的集安市,鸭绿江水波清澈,五女峰葱茏叠翠。
这是2023年6月29日拍摄的鸭绿江畔的吉林省集安市城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万鹏 摄
一大早,5名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来到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景区,声情并茂地录制说唱视频《197653》。“繁华盛世,因有负重前行的人,吾辈当自强,保持热血的力量……”参与录制的集安市实验小学学生王嘉悦说。
这是2023年6月17日拍摄的地处中朝边境、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的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新华社记者 周万鹏 摄
《197653》致敬的是抗美援朝期间牺牲的197653名英烈。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总数达290万人,其中42万名将士从集安渡江赴前线作战,包括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杨根思的英雄誓言。1950年11月29日,时任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的他,在弹尽粮绝情况下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将生命壮烈地定格在28岁。他的戎装照,今天仍醒目地展列在通化市抗美援朝纪念馆。
这是2023年6月29日拍摄的吉林省通化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万鹏 摄
通化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现有337位无名烈士,其中许多是1950年冬天东北军区第31陆军医院(今96605部队医院)收治的冻伤者。“这些无名烈士身份极难考证,但其中极有可能包括‘冰雕连’的战士。”过去20余年采访了数百位抗美援朝老兵的通化市纪实作家孙艳华说。
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不是生来胆大,是打起仗来没时间害怕。”97岁的38军老兵刘德厚回忆,1951年坚守汉江南岸,极寒天气下他双手各持一把机枪扫射,脑子就一个想法“把敌人往死里打”。
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许多老兵回忆,除了克服武器差距,还要忍受饥肠辘辘。42军老兵桑贵福和战友曾在坑道战中为了生存不得不集体喝尿,42军老兵宫德祥曾因3天水米未进冲进敌营后误喝马尿导致胃溃疡,46军老兵吴化南回忆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等胜利了回到祖国先吃个大肘子”……
2023年7月13日,游客在吉林省集安市革命烈士陵园内观看抗美援朝烈士浮雕纪念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周万鹏摄
抗美援朝期间,有18499名吉林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几十年来最爱看《英雄儿女》!因为我们的战士就是王成的样子!”39军退伍老兵李润兰说。
平民英雄:战争也是人民意志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