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刘良团队:生死度外,探求真相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4-24

吴岩 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遗体解剖完成,病理研究才开始发力,加快步伐,为在疫情一线与疾病搏斗的白衣战士和患者继续寻找答案。”近日,在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实验室里,法医刘茜正在仔细地分析病理切片。

岁末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异常严峻,让大学之城武汉顿时寂静。白衣英雄们在最前线冲锋陷阵、义无反顾奋力救治,从珞珈山到喻家山,一股股无声的力量集结奔涌,一支支科研团队走下三尺讲台,扎进战“疫”一线,锻造抗疫利器。

刘良团队:生死度外,探求真相

刘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团队就是其中之一。埋头苦干、争分夺秒,只为快点、更快点与病毒赛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大信心,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刘良团队主动请战,完成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率先发布解剖报告。

将请缨,急!

医者恒心,三十余年如一日,执着揭秘真相。

“对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可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有力支持。”刘良说,1月24日,他代表团队向湖北省政府提交了紧急报告,强调遗体解剖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请求参与解剖工作。

刘良从事法医工作30多年,亲自检案数千次,其中不乏疑难、典型和重案要案,17年前,曾对SARS逝者做过遗体解剖。“当时肯定着急啊,越早知道病变,对临床治疗就越有价值。”他说。

请战报告获批后,寻找病理解剖所需的场地成为老大难。彼时,武汉各大医院正在全力救治新冠患者,征求病人家属是否愿意捐献遗体也是难点之一,遗体解剖工作进展一时不顺。

刘良团队:生死度外,探求真相

刘良教授团队 右二为刘良

“大灾当前,如果我们不起点作用,真是羞愧!”等待期间,刘良常跟团队说,既是不幸也有幸遇到这场世界大疫情,作为一名法医工作者,尽己所能为一线服务,义不容辞。

防患于未然,刘良团队规划有多种解剖方案。因老人是病毒易感染人群,起初,团队决定让年轻人上,年龄大的医生当助手在一旁指导。

到真正解剖时,59岁的刘良毅然选择自己上。

刀尖舞者,险!

2月15日,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同意安排一间负压手术室用作遗体解剖。当晚9点左右,金银潭医院一位新冠肺炎逝者家属同意捐献遗体,供刘良团队解剖使用。

2月16日凌晨1点左右,在做好层层防护后,刘良团队9人进入手术室。

这是全球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解剖。刘良团队清楚,自己在挑战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感染。

“应该说,是很冒险的。”刘良回忆说,穿上防护服仅10分钟,他就满头大汗,呼吸困难,眼镜、护目镜朦胧一片。手术中途,刘良出现心慌头晕低血糖表现,不得已退出手术室。

刘良团体成员深知,即便在呼吸道传染病人抢救中,仅仅是气管切割就会喷出大量病毒,而遗体解剖需要打开的面积和部位比气管切割要多出很多。解剖过程中,无法预计有多少病毒散发出来,时间越久浓度越大,作为一群刀尖上的舞者,他们知险而进,向核辐射最核心的地方逆行。

刘良团队:生死度外,探求真相

遗体解剖持续两个多小时,直至凌晨三点五十分结束。16日上午,刘良再次接到张定宇电话,“又有一例需要解剖。”刘良急招队员,再次赶赴医院,第二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于当天下午4点开始。

追寻真相,冲!

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报告公布,提示气道大量粘液,主要引起远端肺泡损伤。刘茜是该文第一作者。

3月4日,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新增了“病理改变”一章,包含了刘良团队进行的解剖与病理研究成果,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通过病理解剖,配合临床医生找答案、找方法、找真相,这就是法医的职责。”刘茜说,她是武汉人,家乡有难,更应有一份责任感。随后,武汉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清肺小组,用纤支镜为重症患者清理肺部粘液,对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刘良团队:生死度外,探求真相

刘良教授团队 右三为刘良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