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被困唐古拉山暴风雪夜的17小时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5-19

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谢莉蓉 任晓光

    5月18日16时许,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又一场暴风雪突然袭来。

为保障青藏两省区电力能源可靠稳定输送,5月10日,青藏联网工程柴拉直流系统启动第9次年检,对输变电设备进行计划为期16天的全方位“体检”和“诊治”。

    此时,保善全和2名小组成员刚刚完成9基塔的检修消缺任务,行驶在了返程的青藏公路,暴风雪在后面追赶着他们的车辆。     “截至今天,我们算是提前完成了唐古拉山区段线路的全部检修任务,明天我们去雁石坪区段。这场大雪已经影响不了我们的检修进度了。”保善全说。     “我们的速度快,这场暴风雪没有追上我们。”小组成员余辉邦庆幸地说。

“90后”的保善全是国网青海检修公司“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安全员,一直负责这条“电力天路”的运维工作。连续五年年检,他都主动承担了海拔最高的、路途最远的唐古拉山区段的检修任务,今年也一如既往。

10日,年检第一天,保善全带着两名作业人员前往青藏交界处的最后一基塔1394号塔挂接地线,做检修前最后的安全措施。经过五个小时的颠簸和堵车,中午两点他们提前抵达目的地——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等待工作许可指令。

下午五点半,线路两端换流站分别完成设备停电检修操作,传来“开始工作”的许可指令。

“现场天气满足高空作业条件,我们抓紧时间干活,余辉邦负责极I线路验电接地,严近辉负责极II线路验电接地。”保善全测完天气情况开始分配工作。

背上工器具,三人爬上铁塔所在的山坡。爬塔、验电、悬挂接地线……两个小时后,他们完成工作任务。

返回车辆跟前的途中,天气骤降暴风雪。从塔下到车前仅仅二十分钟的功夫便降雪10公分厚,皑皑白雪覆盖了大地上的一切,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

“路都看不到了,只能凭记忆沿大概的方向走了。”司机师傅担忧地说。

“顺利通过这一段小路,上公了路就好了。”上公路前需经过一公里多的小道,但需要拐几个弯,车子小心翼翼地向公路边行驶着,突然,车子猛地一下沉,好像是掉进了一个雪坑,半个车轮都已陷入了深深的雪里。大家赶紧下车想办法,拿铁锹挖,搬石头和木棒把车轮下面的坑填起来,但由于雪坑太深,这些方法都无济于事。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大雪依然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公路上也是厚厚的积雪和冰层,公司的救援车辆来不了,唯一的方法就是找路过的车辆来帮忙。积雪太厚、路况未知,很多车辆都不敢下来。后来一辆巡逻的警车主动过来,想帮忙把被困车辆拖出来,但同样失败了。

5200多米的海拔,风雪交加,四人跑前跑后、气喘吁吁。“大家再别忙活了,身体要紧,回车里休息会儿,吃点东西,做好在车里过夜的准备。”保善全既着急又担忧,车里的食物也没剩多少了。

大家钻到车里,开了暖气,感到了些许暖和,但依然伴随着胸闷、心慌、头疼等高原反应。不能让车油箱里的油耗尽,于是他们让车打着半小时,熄火两小时;一人保持清醒值班,随时跟驻地的同事们保持联络,另外三人休息。

凌晨三点多,雪停了,空中一轮明月高悬。“天晴了,天亮后我们肯定能出去。”大家看到了希望,又下车去找石头、木棍等材料填雪坑。不远处的藏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远处时不时传来狼叫声。为了免遭野生动物袭击,他们其中一人负责放哨,观察四周的动静。

天色逐渐亮了,但车依然没能出去,车里少量的食物早已被吃完。公司的救援车辆已在向这边赶来,他们缩在车里,饥寒交迫,等待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么的漫长。

中午十一点半,两辆救援车赶到,送来了食物和水。但经过多次尝试还是没能把陷进雪坑里的车拖出来。

十二点半,一辆吨位重、马力足、性能强的越野车路过,看到有车辆被困,主动前来帮忙。经过几次尝试,终于将车辆救了出来。

经过一晚上的折腾,小组三人和司机师傅都异常疲惫,并且这一区段塔上和地面均有很厚的积雪,不适合开展高空作业,于是领导命令他们回去休息,次日再正式开始检修。

此时的11日,在±400千伏柴拉线青海段沿线,各作业小组已全面进入作业状态。保善全小组第一时间为线路做好了安全措施,为全线作业人员按时开展线路检修提供了安全保障。

12日,天气放晴,阳光明媚,积雪开始消融,保善全一组正式投入了作业状态。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