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银河系翘曲身材或源自星系碰撞,太阳是“事故”留下的伤痕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6-08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就已发现银河系并不是一个平坦的圆盘,而是如翘曲的炸薯片,越是边缘越翘,这大大超出了传统认知。2019年,我国科学家首次给出了银河系翘曲结构的直观三维地图,引得70多个国家的上千家科学媒体关注。

然而,关于为什么银河系会这样“翘”,长期以来有种种假说,莫衷一是。最近,《自然·天文学》期刊的一篇论文,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这个问题上。研究显示,银河系的翘曲结构,或许与某一星系的碰撞有关。新的研究,也为科学家们探寻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变,揭开浩瀚宇宙的更多奥秘提供了新的视角。

坚持不懈“看清”银河系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这是宋代著名词人周邦彦对银河系的描述。

自古以来,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光带,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许多诗句和神话也由此传出。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古人对银河的认识,并无太多科学依据。

直到1609年冬,伽利略首次通过望远镜观测发现,银河由密密麻麻众多暗星集聚而成,并非是一片发光的薄云。1750年,英国人莱特提出,银河系内所有恒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扁平圆盘状系统,这是天文学家对银河系主体具有盘状外形的首次描述。此后,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用望远镜对银河系进行了1083次观测。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若干理论假设,建立了天文学历史上的第一个银河系模型,不仅证实了银河系的客观存在,同时也是继哥白尼日心说之后,天文学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赫歇尔也因此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人类的视野也随之从太阳系拓展到更为深邃的银河系。

科学家认为,由于角动量守恒,许多星系在形成的过程中都会呈现出一种扁平的结构,因此认定银河系也当如此,类似于一个巨大的扁平银盘。但事实上,据大量观测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河外盘星系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翘曲形状。1957年,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在银盘外缘、银心距大于4万光年的地方,中性氢(HI)气体并非对称分布于银道面的两侧,而是表现出像裙摆那样翘起的所谓“翘曲结构”,这一结果很快被后续多项更详细的研究所证实。

2019年2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陈孝钿、邓李才研究组和北京大学王舒研究组等,基于经典造父变星构建了一个稳健的银河系盘模型,给出了银河系翘曲结构的直观三维形象,再次刷新了人们对银河系的认知。他们发现,距离银河系中心越远,造父变星就越偏离银盘面,整体呈“S”形;同时,从银心向外的翘曲呈现出复杂的进动现象,这也对揭示银河系外盘起源提供了决定性的观测证据。

半人马座矮星系嫌疑最大

那为何银河系的形状并不是规则的圆盘,而是总体呈翘曲形状呢?为了弄清楚银河系的奥秘,欧洲航天局部署了一项宇宙科学任务。

2013年12月19日,盖亚空间望远镜在法属圭亚那成功发射升空,飞往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拉格朗日L2点——这也是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平衡点之一,在太阳与地球连线外侧,由于背对太阳受干扰较少,适合安放太空望远镜等空间探测设备。这个太空新成员的使命是观测银河系中约10亿颗恒星的位置和运动,绘制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三维地图,希望能够帮助解答有关银河系起源和演化的问题。

“通过盖亚空间望远镜,人们进一步证实了以前认为是水平的银河系银道面,实际上是一种一头高、一头低的翘曲结构。太阳系所在位置的银盘厚度约为500光年,太阳位置以外翘曲的程度大约是偏离银道面4500光年,在对应另外一端银盘的厚度大约是3000光年。”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高级工程师陈东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说。

这项新研究的主要作者、意大利都灵天体物理观测站博士生埃洛伊萨·波乔在给欧洲航天局的一份声明中称:“我们通过模型对数据进行了比较,以此来测量翘曲的速度。根据模拟结果,这一翘曲将在6到7亿年内绕银河系中心完成一次旋转。”相比之下,太阳绕银河系运行大约需要2.2亿年。

“此前有人提出,暗物质、磁场等或是造成这种翘曲结构的原因,但是后来发现,暗物质等因素无法解释这种结构在未来6到7亿年内的运动速度,并且这个速度貌似还在随时间变化。”陈东说。

于是,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猜想:翘曲结构或许源自银河系与其他星系的碰撞。可如果翘曲结构真的与星系碰撞有关,那到底是哪个星系跟银河系曾经有过“亲密接触”呢?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