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梅”又来“兴风作浪”,看无锡如何科学应对抗击?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暴力梅”又来了。由于暖湿气流活跃,从7月4日傍晚起,无锡市普降大到暴雨,全市河湖库水位上涨较快,苏南运河无锡段水位均超警戒线。6日早晨,科技日报记者经过的城乡路段,因“暴力梅”范围广、强度大、产水多,致使排水困难,有的积水严重,有的已临时封闭。
记者了解到,此次无锡市区多地达暴雨级别。与前几轮强降雨不同的是,这次强降雨适逢太湖水位超警、泄洪,长江天文大潮叠加长江1号洪水,致使底水高、客水多、排水难 ,洪水出路不足,致使多地受淹严重。
当前,江苏防汛工作已到关键时期。特别是由于受前4轮强降雨 影响,苏南运河常州、无锡、苏州水位一度超警戒水位0.38-0.55米,里下河兴化水位一度超警戒水位0.2米。
7月5日,根据多方面专家分析研判防汛形势,江苏省水利厅发布苏南运河无锡段洪水黄色预警,市水利局也及时发布锡澄运河洪水蓝色预警。6日下午,无锡锡山区、宜兴市等已启动防汛Ⅲ 级应急,全市集中力量投入防汛抢险之中,“暴力梅”也正在考验着无锡的“抵抗力”。
超前科学研判预报预警,建立先期介入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前4轮强降雨轮次密、强度大、产水也多,但未造成主要河道长时间超警、城区长时间内涝、农田大面积受淹,特别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全市水情总体可控。这主要得益于各级防范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入梅以来,江阴出现了强降雨、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对我市防汛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江阴市市长蔡叶明说,我们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科学研判今年防汛防旱形势,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应急值守、科学调度指挥、精准有效应对,严密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先期介入机制,每有暴雨大雨来临,即全域预降,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江阴市新夏港抽水站是防汛的重要部门。汛前,站里就对设备保养维护,保证物资储备到位;进入汛期,3台排水泵同时工作、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在岗,抽水站一天可排水近400万方,充分发挥抽水站排涝作用。
宜兴山地多、水面多,易发渍涝等自然灾害事件。其中,城区有21条河道。今年入汛前,宜兴市政府通过健全各级防汛机构、完善防汛预案、储备防汛物资、开展排查整治工作等方式,全力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各项准备工作,对城区防汛安全网进行全面反复“体检”。
“目前,城区约30平方公里的防汛区域已细化划分防汛责任区域,并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城区防汛应急预案,确定了一至四级汛情应急措施,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等事件的抗灾能力。 同时,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汛情监测预警,落实险工险段应急值守人员,随时防范可能出现的汛情险情。”宜兴市防汛指挥部相关领导说。
面对“三重叠加”,全面提升城市防洪除涝能力
记者了解到,苏南地区出梅前,仍有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由于全省主要河湖库水位偏高,加之长江、淮河上游持续来水,后期降雨过后,可能出现大面积超警等现象。特别是高潮位的顶托,将严重制约沿江和城市排水,内河水位的超警风险加大,尤其是太湖地区,需要高度重视高潮位的叠加影响。
相关专家介绍,就当前汛情来看,防汛形势日趋严峻。近期,无锡也将面临江河湖库水位高、本地强降雨、长江上游持续来水“三重叠加”的不利形势,特别是城市内河可能会出现超警戒水位,这对防汛排涝带来很大的难度。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如何打赢这场防汛救灾攻坚战?无锡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提出,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将高度关注雨情水情汛情 ,突出全面防范,重点查漏补缺,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防护,认真梳理问题,尤其对已经整改落实的重点部位,要再次进行回头看, 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加密巡查检查,全面做好各项应急防护措施,完善紧急转移避险预案,确保重点部位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