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科技创新为脱贫攻坚添翼加速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盛夏的济宁,科技扶贫的步伐加快,处处生机盎然。
一支又一支科技扶贫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答疑解惑。
在杨柳镇老泉村,青岛农业大学泗水科技扶贫服务队正就韭菜有机认证提出详细的建议。
在圣水峪镇南孙徐村,泗水县圣水峪镇省派“第一书记”科技扶贫服务队正传授村民蓝莓基质栽培、病虫害防控和大球盖菇林下种植技术。
在高峪镇刘家洼村,山东理工智慧惠农服务队正指导省级农科驿站如何更好的创建。
在金庄镇,济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泗水科技扶贫服务队正在开展梨树田间管理技术培训。
……
在曾经贫瘠的梁山黄河滩区、泗水丘陵地带、鱼台洪涝灾区,无论是淡水养殖、莲藕种植、食用菌种植基地,还是鲁西黄牛养殖、青山羊养殖基地,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实施新模式,提高种养效益,处处可见科技的影子。
科技创新,正逐渐成为山东省济宁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强大助推力。
“济宁市科技扶贫重点涉及7个县(市)512个村。2019年,济宁市通过注册省级科技特派员609名,选派科技特派员253名,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547人,园区结对帮扶贫困村20个,组建山东省科技扶贫服务队32支,转化农业科技成果20项。山东省科技厅扶贫考核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均已超额完成。”济宁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斌说。
捷报传来,经过奋战,在科技部两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工作中,山东济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均名列前茅。
着力于科学规划,济宁市农业科技园区不断提档升级。“从2003年起,济宁市先后创建了1家‘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0家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85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及61家‘农科驿站’和‘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在全市县区和特色乡镇实现了‘园区’全覆盖,基本上具备了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新格局,为确保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作用。”济宁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徐西胜说。
如今,济宁市科技局已组织全市园区结对帮扶2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扶持经费130万元,带动贫困村增收致富。
在济宁市,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既有广度、也有深度。
山东植丰农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丁耀平挑头申报的“滩区移民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生产高效生物菌肥应用示范”项目,以山东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到科技部,去年获得科技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资金100万元的支持。该项目结合滩区迁建科技帮扶和扶贫,通过培训、示范、推广带动贫困户参与废弃品筛选、初加工、运输和到生物有机肥厂打工等方式提高了贫困户收入。
近年来,地越种越“薄”,化肥、农药越用越多。
“背靠农院、联姻高校、发展济宁”,济宁市科技局分别与济宁农科院、山东农大、省农科院、吉林农大、南京农大、华东农大、浙江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等 32 家科研院校( 所) 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先后引进 98 位专家教授来济进行一线指导培训。
“蘑菇院士”李玉、“大豆院士”盖均益等院士专家相继被聘请为济宁农业首席专家,济宁市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基本需求的研发推广体系。
“济宁市建立了以‘首席专家为引领、农业科技特派员为核心、科技指导人员为骨干、技术能手为基础’的四级联动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聘任科技特派员1000名,科技指导员510名,培训技术能手3000余名,通过纵向的市、县、村三级联动,‘蒜—棉轮作’、食用菌设施化栽培、大棚蔬菜反季节生产、畜禽规模化养殖与粪便处理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普及推广。”济宁市科技局农社科科长于佐明说。
截止目前,济宁市已注册认定的法人科技特派员217人,自然人科技特派员810人,注册认定人数位居全省第一位。选派253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对全市未脱贫和新增贫困村512个重新进行结对帮扶,助推脱贫362户达,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