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电影制作迎来全新变革 上海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揭牌运营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7-30

岑盼 科技日报记者王春

一带一路影视“朋友圈”又扩容了!

729日,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式启动,16一带一路意向合作企业及落户度假区重点企业签约,同时揭牌运营的还有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

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的播放场次不减反增,浦东在全区36个街镇安排了73场露天电影播放环节,上映历届“一带一路”电影周的优秀作品,让浦东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电影佳作。

电影制作迎来全新变革 上海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揭牌运营

一带一路电影周连续第三年在浦东举办,露天放映现场。摄/倪竹馨

“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一带一路’电影周系列活动希望以光影为媒,通过优秀影片交流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文化,进一步增强情感链接,也表达中国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抗疫、风雨同舟的人文情怀。”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体旅游局局长黄玮介绍,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内,《柔情史》《孟加拉制造》《RK还是R Kay》《姐妹》等一批展映影片将带领在疫情期间无法旅行的观众,感受身份、文化与情感的碰撞,部分场次还会在播放期间举办见面会。

全球电影已经进入4.0时代,大部分电影离不开特效的帮助,而包括特效在内的新技术将推动电影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江海洋作为《攀登者》的联合监制曾在负责特效的韩国公司盯着1900多个特效镜头最终完成。他说,这家公司汇集了七、八十人,他们三个月没有回家就集中精力做这部片子的特效,地下室有6张行军床,谁累了就下去睡一会儿,醒了接着做。“聚焦电影后期制作等板块,前景是光明的,但同时行业竞争也是激烈的,甚至可以说是惨烈的”,江海洋说。

传统的电影制作模式下,导演的想法经过层层传递很有可能会出现偏差,降低了电影制作的效率,提高了制作成本,而将电影空间“聚合”起来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

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将建设具备特效制作工位以及动作捕捉棚、虚拟拍摄棚、录音棚、配音棚、剪辑室、私有云等电影后期全流程的功能设施,成为搭载电影后期全流程功能设施的高效、共享集成平台。这一平台将从根本上改变电影后期制作原本单一的接单——发单——生产制作模式,为后期企业提供全流程化、全息化的发展方向。

电影制作迎来全新变革 上海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揭牌运营

最新揭牌的影视共享空间。摄/黄日阅

目前,综合数字制作上“云”已开始实验,该云平台可以将全球的创意人才集结在一起,美国的技术大师不用飞到中国,就可以无传输障碍地与中国后期制作人在“云”端实时交流,共享电影制作的屏幕,导演可以在一张屏幕里切换镜头指导每一块后期制作的细节,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影制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上海鸣锣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传荣介绍,《中国机长》调用川航飞机进行拍摄时花了一百多万,而当其他机构需要借用相关视频资料时,也许只要花500块就能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上获得资源,这大大提升了视频资源的利用率。产权交付后难以避免的二次售卖也可以通过端技术进行跟踪、绑定,让每一次交易记录都有迹可循。

度假区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李志宏说,影视技术共享空间平台这一创新模式是建设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的重要步骤和操作平台,共享空间将围绕新基建主题提升这一核心载体的技术含量,建立中国影视技术人才数据中心、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探索出中国影视后期制作参与全球竞争的浦东模式。

重磅发布的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同样是着眼于影视产业发展的产物。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企业,华为、视觉中国、字节跳动等科技及互联网企业,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等高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与共享空间签署了合作共建框架协议。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