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一个地瓜何以拉动百亿级产业链?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9-25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从一个密封的箱子里,李涛摸出一个冒着热气的熟地瓜,掰开来,热情地递给记者,“来,尝尝我们的新品种,又香又甜。”

李涛是山东省泗水县的地瓜大户。9月22日,趁着第二届中国(泗水)甘薯产业发展大会的间隙,他见针插缝地向参会嘉宾们推介起自种的“拳头产品”:济薯26、烟薯25、西瓜红……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李涛介绍的每一个地瓜上面,都贴着二维码。如同“身份证”,二维码里蕴含着地瓜的“前世今生”。

扫码识别,正成为泗水地瓜打造品牌的一部分。但也不是全部。

“泗水地瓜已经打造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一点,让泗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夏理华颇为自豪。这一链条,从种苗繁育开始,经过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到达文化休闲。

从食物到文化,从产业链前端到后端,泗水地瓜实现了价值飞跃。

在李涛身后,中国甘薯产业发展大会的现场,无论是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研究员,还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薯类遗传育种与栽培团队学术带头人王庆美研究员,在学术报告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上述链条。

看得出,专家们对泗水地瓜的全产业链情有独钟。

别称“红薯”、“地瓜”的甘薯是一种长在土里的食物。历史上,它是主粮,“引进番薯和玉米令中国人口破亿”,一句话概括出它的功劳。

时移世易,甘薯的使命发生了变化。马代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填饱肚子不再是甘薯的专利。深加工之后,它变成休闲零食,变成保健食品,成功打动了市场。

在全球最大的甘薯食品加工基地——利丰食品公司,尽管传统产品粉条、粉皮产销两旺,但创业者们还寻思着往产业链更高处进军。他们的努力,展示出泗水人的聪明之处:“一亩甘薯加工成粉条只能卖5000多元,而加工成精美的糕点能卖到30多万元,利润达到三四成还多。”

记者到访时,这家企业已晋升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全产业链正是其典型特征。

在泗水,如果说利丰食品是高峰,那么这里还有大量群山——近十家深加工企业瞄准了县域内外的甘薯,将其“吃干榨尽”。用马代夫研究员的话来说,“在此过程中,种植者致富了,加工者发财了,食用者长寿了。”

记者注意到,全产业链的打造并非一日之功。

地处山东南部的泗水是多山区、多丘陵的农业县,近400年的红薯种植历史,15万亩种植面积,让红薯成为泗水仅次于小麦的旱粮作物,更使其晋升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为最大程度开掘甘薯的价值,上进的泗水人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为甘薯淀粉(粉条)国家标准的制订单位,并拥有了“济薯25”“济紫薯1号”甘薯品种全国独家授权……

为了做好甘薯,泗水人不计成本。两年前的一场交易再度被提及——王庆美团队历时十年研发而成的“济薯25”新品种独占实施权以100万元价格转让给泗水利丰食品,刷新了“中国纪录”。

泗水人明白,新品种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其做成的粉条不需要添加明矾,符合着泗水地瓜的发展方向。而众多类似于“济薯25”这样的新品种的加盟,让泗水成为中国甘薯新品种的试验场和落脚地。

开发新品是科学家的事,但将新品卖好则是创业者的事。

将自身定位为“新农人”的刘朝丽,是网红品牌“壹亩地瓜”的创始人。从地瓜的源头种植到深化加工,从产品设计到包装设计,从消费体验到人性化服务,这位土生土长的泗水年轻人换了另一种玩法与消费者互动,并坐稳了淘宝系、微信系甘薯细分领域的销售冠军宝座。

有了新品种,引入新技术,辅以新模式,泗水地瓜成长为百亿产业只是时间问题。

一个地瓜何以拉动百亿级产业链?

一个地瓜何以拉动百亿级产业链?

一个地瓜何以拉动百亿级产业链?

一个地瓜何以拉动百亿级产业链?

一个地瓜何以拉动百亿级产业链?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