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戈壁滩上的电网“领路人”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10-10

科技日报记者张蕴通讯员郝瑾阳 孙禹晨

108夜色笼罩着青豫特高压海南±800千伏换流站项目部内,电气C包项目经理吴建平伏案而坐,翻阅着手中厚厚的资料,再次核对检查明日抗爆板的安装准备工作。

35岁的吴建平从事电网建设11年,先后参建了日月山750千伏变电站工程、海西750千伏变电站扩建串补工程等10余项工程建设。作为世界首条主要为新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开工以来备受瞩目。为确保这条清洁能源源源不断输送到华中地区在坐落于茫茫高原戈壁的青豫特高压海南±800千伏换流站吴建平成为所有参建人员的“主心骨”“智多星”“领路人”

临危受命,他是“主心骨”

2019年8月,吴建平临危受命,带领“高原铁军”一路南上,前往气候恶劣、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参与青海省内的第一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初到青豫特高压海南±800千伏换流站,如何利用现有的管理人员,高效地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成为了大家最为在意的事。“目前管理人员不足十人,距离电气开工时间仅有40余天,需要报审的文件就有十余项之多,再加上陆陆续续施工设备的进场,情况不容乐观。”吴建平手扶额头沉思着。

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和在场人员仔细核对施工图纸,整合梳理前期报审资料,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随着人、物、料的大量进场,白天坚守在现场,把控质量安全关的吴建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整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疫情期间,吴建平和参建人员提前编制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准备复工复产方案,誓要站好疫情第一班。

睿智起航,他是“智多星”

工程建设初期,吴建平牵头组建了一支创新攻坚小组,针对工程中的疑难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用科技创新的力量为“新时代样板工程”加速度。

2019年12月1日9时,聚集在会议室的全体人员都被幕布上的三维模拟场景深深吸引,还未开工的750千伏GIS对接全过程已通过施工管控平台模拟仿真了出来。青南换流站750千伏GIS是目前全球最长的GIS设备,地处青海塔拉的戈壁滩上,由于常年沙尘暴不断,GIS对接工作难度极大。为在有限的黄金施工期高质量的推进施工进度,创新攻坚小组开发了《基于GIM三维设计模型的变电站精细化施工管控平台》系统,对工程项目基地的情况进行直观展示,从而实现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资源的集中管理;同时,利用了BIM技术对关键路径进行了模拟计算,优化了工序之间的串并行关系,极大的缩短了工期;自主开发了《软母线、避雷线受力及下料计算软件》,利用悬垂函数对软母线过牵引受力进行迭代计算,将轴向拉力精确化,确保了换流站超大档距汇流母线架设施工的安全,为工程2020年6月30日前具备双极低端带电调试奠定了基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自主创新为立足点优化施工技术,加大四新应用,吴建平与参建人员合力打造“智慧工地”。

重视青年,他是“领路人”

此次征战特高压的人员中,70%以上都是青年员工,把握青年发展特点,动员广大青年在时代潮头敢于挑战自己,敢于突破创新,敢于建功立业,成为了电气C包项目经理吴建平最为重视的事。

青南换流站750千伏GIS是目前全国最长的GIS设备,设备全长760米,共计30个间隔,在昼夜温差大的影响下,GIS对接工作难上加难。2020年3月4日,吴建平召集青年员工组建了一支突击队。在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多重考验下,借鉴工厂流水作业模式,将GIS安装工作划分为7个主要的工序,青年员工均匀分配,流水作业,施工效率大幅提升;同时,为严保对接效率与精度,鼓励青年员工大力使用全站仪、激光投线仪等新设备,对轴线和标高进行校正。即使在疫情耽搁一个月的情况下,GIS安装工作仍超前原计划10天完成,耐压试验全部一次性通过。同时,为实现青年员工与时俱进,青年突击队结合现场实际,开展了学习发展战略目标,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系列主题团日活动,让青年员工自发学,主动学,让青年职工成为公司战略目标的主力军;参与了各类“党建+”活动,让青年员工怀揣理想和斗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做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

戈壁滩上的电网“领路人”

青豫特高压海南±800千伏换流站施工现场全景(徐浩 摄)

戈壁滩上的电网“领路人”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