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谭云亮与京西煤矿的不解之缘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10-16

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通讯员 徐展 韩洪烁

前不久,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授谭云亮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他在京西矿区木城涧煤矿穿过的井下工作服,被洗净熨好、叠放整齐,从北京寄送到学校。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封特殊的信件——昊华能源公司木城涧煤矿的感谢信,感谢他多年来参与木城涧煤矿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贡献。

谭云亮与京西煤矿的不解之缘

记者眼前的谭云亮特别率气。他重新穿上了一身陪伴他多年的工作服,拿起他那最珍贵的“荣誉矿工”奖牌,激动地拍照留念。他说,这是32年坚守京西的最好纪念。

从1987年读研究生期间起,谭云亮就和京西煤矿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片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煤矿知名学者宋扬教授进行过改革的矿区,谭云亮用自己的黄金岁月,换取京西煤矿的最后辉煌。

2020年,京西关闭了最后一家煤矿,彻底结束了上千年的采煤史。在京西矿区转型之际,这身工作服、这封感谢信,将现在与过去再次紧密联系起来,鲜活的一幕幕又在谭云亮眼前浮现……

勇挑重担,他是现场的总工程师

在京西矿区,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与谭云亮熟识。他的学生说,老师一下井,工人们就纷纷和他打招呼,叫他“现场总工程师”。

谭云亮的同事和学生们都说,这个称号“货真价实”。1987年开始,他为了获取岩层冒落时的预报信息,早上6点就下井,连续工作17个小时,直到为预报岩层坍塌决策找到依据;1989年,他刚结婚就去矿上待了一个月,只因为那是门头沟矿坚硬顶板控制最关键的时候,他实在放心不下井下安全;1990年,在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的情况下,为了与顶板灾害做斗争,他在木城涧矿连续下井26天,手上磨出的老茧至今尚未褪去……不管谭云亮人在哪,他的心永远和京西矿区拴在一起,对他来说,矿山就是他的家。

2004年6月26日,由于大面积采空和坚硬顶板等复杂原因,木城涧煤矿发生较严重冲击地压事故,造成1死8伤,开采工作全部停止。这样的事故在木城涧煤矿是头一回发生,工作人员面对塌方的巷道、损坏的工作面无从下手,赶紧请谭云亮前来指导。

谭云亮连夜赶到现场,和现场工作人员研讨到凌晨2点半,天亮便下井,深入事故区域进行现场勘察。确定事故原因后,他亲自到回采工作面、区队里给工人作报告,帮助工人从未知恐惧中走出来,让矿区从事故灾害中迅速调整、恢复了生产。

通过调查,谭云亮发现,如何超前监测预报顶板来压冒落,已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经过2天1夜的攻坚克难,他起草了50页的技术报告,并发明了采空区顶板离层遥测预报的新技术,有力保障矿工安全。自此之后,矿工兄弟们见到他就竖起大拇指:“谭老师,您这法子真管用!”

经过这件事,木城涧煤矿于2006年授予谭云亮“荣誉矿工”称号。这是一份只有他和原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著名歌唱家邓玉华获得过的荣誉,谭云亮将这份荣誉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他告诉记者,这称号承载着矿区对他的高度信任和赞扬,对他来说是一种动力,激发他持续的贡献和付出。

智慧闪耀,为企业构筑一道防火墙

对谭云亮而言,身披“现场的总工程师”这一光环的他,还被京西矿区的人称为“最后一道防火墙”。

这个称呼要从2016年4月19日大安山煤矿的2.7级矿震说起。在矿震发生前一周,由于采空区多层残存煤柱及小煤窑大面积采空区活动,造成十槽煤顺槽和工作面时而发生煤炮,工人们听着炮声感到不安,就给谭云亮打电话咨询。

谭云亮来到矿上,经过勘察并对比监测资料分析后,他认为该工作面安全形势异常严峻,果断建议上下顺槽巷道超前200米以内严禁有人停留,回采工作面采煤期间除采煤机司机不得有人进入,架后操作如有意外则一律不得进人。

一周后,大安山煤矿老旧采空区果然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导致上下顺槽超前150米范围内全部坍塌,回采工作面发生严重顶板塌冒,支架损坏严重。由于公司和大安山矿工作人员信任谭云亮,高度重视他的意见和建议,提前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有力保障了井下安全,除架后操作的采煤机司机受了一点轻伤意外,其他人员安然无恙。

矿震发生后,北京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局迅速反应,要求大安山矿区停止开采。当时大安山矿区已签订了煤炭出口合同,违约可能面临3个亿亏损,是否继续开采对公司和矿方来说是生存的大事。谭云亮受命下矿调研,3天后便会同公司与矿方拿出了开采可行性及安全保障技术方案。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