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推动贯彻落实“科幻十条” ——科影融合与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发展研讨会举办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11-02

11月1日,在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科幻大会上,科影融合与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发展研讨会召开。

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科协2017-2019年科影融合项目的承办单位,在通过多渠道调研和征集科技传播、科幻创作、影视制作、科学顾问等领域相关人士意见的基础上,会议现场邀请著名电影导演、编剧郭帆、张小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恒星级黑洞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苟利军,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干细胞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刘光慧等知名专家学者,以闭门研讨的形式,就如何深入推动“科技与影视融合”、贯彻落实“科幻十条”政策、持续助力中国科幻电影蓬勃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会议同时邀请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副院长鞠靖、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会长李倩等嘉宾,从不同角度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推动贯彻落实“科幻十条” ——科影融合与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发展研讨会举办


研讨会全景

会议开始时,中国科技与影视融合项目发起人王姝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科技与影视融合”项目发展的理念、过程及未来前景,并着重介绍了科影融合项目组就“科幻十条”面向影视界和科学界专项调研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科院计算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元卓对围绕科学家如何为科幻电影服务,如何培养一批有专业素养的科学顾问,影视界如何为科学精神传播和普及尽一份力等问题展开阐述。他建议,有关领导部门还应该解决科学家参与影视创作“名正言顺”的问题。

国家中影数字基地副总经理马平认为,科学是我们描述描述现实的一种方式,取决于我们认知的多少,影视则是描绘和虚构世界的另一种方式。科学和影视融合,应该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此外,马平还针对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影视技术提出一系列的发展建议。

编剧、导演、制片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张小北根据自身制片过程中多次与科学顾问打交道经历,提出应该在科学界和影视界之间,有一个能听懂和理解两界语言的一群人作为缓冲层,科影融合办公室应该建立两界交流的高效快捷的方式。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普作协科幻研究基地主任王晋康,从事科幻创作近30年,发表作品550万字,他认为:1.科幻创作能符合科学的尽量符合已知的科学,核心设定无法符合科学的部分则应该得到宽容看待;2.在科学与影视融合的过程中,科学顾问应该只能提建议,决定权在影视创作者;3.科学家会担心如果他作为影视的科学顾问,但是影视作品最后出现一些被非议的科学硬伤,科影融合办公室应该建立对科学家的保护机制。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干细胞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刘光慧在美国做科研时候,漫威拍摄《蜘蛛侠》系列电影的剧组和他所在的实验室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交流,双方都获得了很大的帮助,并且整个过程让人十分愉悦。他认为科幻电影会激发人们好奇心,在人们为剧情感动的时候,很容易受电影中的价值观的影响,影视也会是一种很有效率的科普载体,中国的科学界和影视界应该有更多交流和沟通。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干细胞与衰老研究组组长,“灵长类增龄性相关健康状态减损的生物学基础”重点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曲静认为,影视创作是一个非常注重控制成本的工作,科学顾问需要的是一群有情怀、有想象力的科学家,很多年轻科研人员都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擅长表达、了解现代影视文化,如果作为影视的科学顾问,不仅能帮影视作品更具有科学真实性,又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视觉表达能力。

制片人、三体宇宙副总裁王佳任,在制作《流浪地球》《唐人街探案2》《无问西东》《战狼2》《建军大业》等作品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当下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的两个问题:多数科幻电影的预算非常紧张,我们需要用好莱坞1/6的经费做出和人家一样的效果;科学顾问也好,电影的审查也好,都需要一群既能跟科学家交流,又能跟影视界交流的人,作为桥梁。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科院科技摄影联盟常务副主任,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魏红祥认为,影视界和科学界的融合,首先应该基于对彼此机构、彼此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双方应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