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永昌:巧手织富路
张文丽 杜英
左边是编织袋缝纫加工流水线,右边是劳保手套缝纫加工流水线,当记者走进金昌市永昌县陇腾工艺品公司的扶贫车间里,机器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的操作你来我往,运转有序的生产景象展现在记者面前。
订单培训,伸出就业橄榄枝
“公司手工艺品主要用红柳条、芨芨草等沙生植物编制,制作这种工艺品需要熟练工人,培养一名合格的编制工人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说到企业转型的初衷,负责人李建龙告诉记者,“去年6月,我们与金川万方轻工业公司达成合作,引入了编织口袋和劳保手套加工两条生产线,工人只需培训一个月就可以上岗,大大减少了农民兄弟找工作的顾虑。”
技能培训助力精准扶贫,成立于2017年的永昌县陇腾工艺品公司,是金昌市丽城职业培训学校的陇原巧手妹基地。据了解,公司成立以来专门针对农民工和贫困人群开展技能培训,每年培训800人,就业率90%。
“来料加工,订单销售,扶贫车间每个在岗工人都有1600元的保底收入,超过计件算。”李建龙说,今年订单量加大了,工人收入更是不用愁。
“我去年6月报名参加了县里的培训,月后就到车间上班了,现在是两个车间的负责人,手套一天能做26双,有时候也去做编织袋的缝纫,一个月能拿2000多元的工资。”陪读妈妈李艳琳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说,既能照顾好孩子,又能学手艺拿工资,挺满意。
“每天7点半把孩子送到学校再来上班,11点半接孩子做午饭,下午2点半把孩子送到学校到车间来,下午4点半就能下班接孩子回家。”这份量身打造的工作吸引了许多周边的留守家庭,目前扶贫车间里有35人长期务工,其中建档立卡户有20人。
李忠成原本就有做裁缝的经历,在缝纫机前操作娴熟的他完全看不出是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扶贫车间弹性工作时间吸引了李忠成夫妻俩,“我的手艺不输这些巧手妹,之前还评上过车间的业务标兵呢。”李中成笑呵呵地说,现在收入稳定,家里的10亩地也能顾得上了。去年年底,李忠成家成功摘掉了贫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