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社会性奖励——中华环境奖在京启动
科技日报记者 李 禾
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性奖励,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启动仪式12月2日在北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窦树华,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印红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华环境奖评委会副主任王玉庆宣读了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组委会公告。
黄润秋在致辞中指出,自2000年成立以来,中华环境奖始终致力于宣传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生态环保成功实践,为提升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认真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新任务,积极支持、踊跃参加本届中华环境奖的宣传、推荐、申报和评审等工作,共同挖掘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典型范例和人物事迹,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助力“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
窦树华表示,中华环境奖评选表彰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重要举措。希望中华环境奖评选工作继续发挥优势,团结动员社会各界共同为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印红表示,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始终积极支持参与中华环境奖的各项工作。希望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继续坚持开放包容和多元共存,更加深入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宣传和弘扬生态文化,更好地发挥中华环境奖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启动仪式上,第十届中华环境奖获奖者做了交流发言。
据悉,中华环境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连续开展了十届,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共表彰了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215个。这些获奖者在推动环保工作、引领环保先进理念、技术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组委会公告显示,将表彰和奖励在城镇环境、环境管理、企业环保、生态保护和环保宣教五个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本届中华环境奖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明年在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