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健康中国产业领袖首期班结课论坛举行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全产业链地综合推进健康产品的科技转化,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整合全社会的资源,解决我国健康产业长期面临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数量与先进医疗产品数量不匹配的问题?12月12日,健康中国产业领袖项目首期班结课模块在深圳举办“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转化”结课论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马岚、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邢新会、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Peter E. Lobie参加论坛,并做了主旨演讲。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我国肿瘤的靶向药和免疫药的创新研究非常重要。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马岚解释,“由于现在的靶向药、免疫药都源自美国研发,但是美国肿瘤的类型和我国不同,我国消化系统的癌症排名靠前,而其在美国却不高发,例如食管癌就没有特别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
因此我国急需原始创新破题我国人民的健康需求。马岚将多年核心研究的前沿成果、肿瘤干细胞定向、靶向的药物研究方向跟大家做了一个深入的介绍。马岚提到国内现在对靶向的小分子药、抗体药,尤其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非常的关注,在这个市场中目前48%的研究大多来自北美等其他国家,但在中国未来也是潜在得很大的市场。
马岚作题为《“擒贼先擒王”——靶向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邢新会在演讲当中提到,当前清华正在建立了面向生命健康工程需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活性物质发现和绿色制造平台。他表示,未来特别期待通过广泛的资源整合来实现一些面向肠道、皮肤,中国人的视觉还有神经免疫、肿瘤、老龄化等等的健康产品,从功能的发现、功能的生产以及功能的应用来开发一些活性物质的产品,也非常期待将来可以与企业家们一起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
邢新会作题为《面向大健康的使能技术及绿色产品工程》的学术报告
Peter E. Lobie长期致力于研究癌症靶向治疗,特别是在肿瘤相关生长因子的致癌机制中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是研究癌症领域的激素分子作用机制的国际权威。他围绕“内分泌依赖型癌症的创新药物研发”做了主题分享。他表示,他们正在通过各种方法与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并与制药行业展开频繁互动,努力推进创新,希望可以早日研发出首创药,对于一些癌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Peter E. Lobie作题为《内分泌依赖型癌症的创新药物研发》的学术报告
在主旨演讲之后,以“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转化”为主题举行了圆桌论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光学检测与成像实验室教授何永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吴耀炯、RISC-V国际开源实验室助理主任李轶、丹麓资本创始&执行合伙人陆勤超、中科搏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张鑫参加了热烈的讨论,益莱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程蔚担任本场圆桌论坛主持。
在健康中国产业领袖项目首期班项目结课汇报上,9位首期班的同学们用精彩的TED演讲为这两年的学习划下了圆满的句号。思创医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华松鸳、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董事长李静、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凌娅、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新堂、广州市医和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倩、北京泰格科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段虎、轻松筹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胤、慈铭体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波、国信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清先后登台分享,围绕着《坚持创新,跨越细分领域》、 《保险,呵护向善的力量》、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 《洞见未来医疗》、 《疫情期间医疗行业启示:无时无刻的机会 破冰者的游戏》、 《做有耐心的长期主义者》、 《我的健康保险保障梦》、 《“就好那么一点点”的创业感悟》等主题,将自己企业实践与课程学习心得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