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科技扶贫,小省区探路大模式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1-01-18

科技日报 王迎霞

2020年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场新闻发布会,再次让科技扶贫成为焦点。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介绍科技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相关情况,一同出席的,还有宁夏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郭秉晨。

穷,是宁夏南部山区很长时间里留给世人的印象。可是,靠什么才能撕掉这个标签?

科技能辟蹊径。

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实施了“科技支宁”科技扶贫东西协作行动,集中引进、集成、转化一批国内先进适用技术。

除了部区合作,闽宁合作、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指导员等模式多管齐下,为产业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每一寸黄土地上,广大科技工作者都写下了精彩论文。

多方力量江流入海

三九天,寒潮频袭,中卫市海原县关庄乡高台村的马铃薯,正面临着冻伤危险。

在宁夏,马铃薯是致富薯,更是振兴薯。村里窖藏马铃薯为了保暖,将通风孔和门等全部密封,但此时又出现一个问题,这会导致窖内二氧化碳过高,使马铃薯失去活性,来年种子不发芽。

若在以前,科技厅驻村第一书记曾明和扶贫队员陈建军、李群肯定急坏了。而今,他们胸有成竹。

“我们给马铃薯种子贮藏窖安装了智能监测仪,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随时予以调整,找到最佳平衡点。”曾明说。

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高台村围绕主导产业马铃薯种植,成功实现“五个一”产业发展目标:一个百亩良种繁育基地、一个千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基地、一个科技扶贫服务站,户均帮扶一头良种猪仔、人均帮扶一亩地以上籽种肥料,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销号。

而在科技厅驻村帮扶的另一个地方——海原县关桥乡方堡村,工作队围绕香水梨特色种植加大了技术培训力度,并协助专业合作社实施香水梨冷藏保鲜和深加工,科技助力扶贫效果同样明显。

目前,全区共有1504支驻村工作队、3900多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担当作为,将智慧和汗水播洒在战贫一线。

通过创新驱动精准扶贫,这是方向。

近年来,宁夏针对贫困地区突出存在的两大短板——产业和人才,动员各种创新力量开展结对帮扶。

以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两个专项为载体,1000多名科技特派员常年活跃在科技扶贫一线,以科技创业带动产业发展和技术推广,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为确保群众真脱贫、脱真贫,从2018年起,170名科技扶贫指导员根据专业组合成37个产业扶贫工作队,深入170个深度贫困村开展工作。

举一纲而万目张。

与此同时,宁夏改革优化科技扶贫工作机制、管理模式和项目管理,《自治区科技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既调动了管理部门的激情,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热情。

东西合作硕果盈枝

扶贫关键在产业,产业关键在科技。

而科技扶贫,贵在精准,如再冠以有力后盾,再强大的“拦路虎”也定会拿下。

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自此,从闽江水畔到六盘山下,“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千里驰援,接力攀登,为宁夏植入了福建改革发展的创新理念,将单向扶贫拓展到经济社会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深度协作。

位于六盘山区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这里的贫困群众。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为渴望破茧而出的宁夏指出一条明路。

2017年,徐南平副部长在宁夏表示,要组织国家级专家在贫困地区实施全国成熟适宜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助推宁夏脱贫攻坚。第二年初,科技部与宁夏科技厅联合实施了“科技支宁”科技扶贫东西协作行动。

聚焦草畜、马铃薯、小杂粮、中药材和冷凉蔬菜五大产业发展瓶颈,一大批专家啃起“硬骨头”。

从山西农科院引进的小杂粮渗水地膜穴播技术,大面积推广平均单产达到600斤,是传统产量的2—3倍。在去年旱情较重的一年,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713.1公斤,产值4278.6元,亩纯收入3568.6元,创下宁夏谷子种植效益历史新高。

“这项技术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郭秉晨认为它之所以成为“香饽饽”,是因为老百姓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仅两年时间就推广近30万亩。

最给力的是扶贫效果。

“为农民增加收入超过3亿元,助300多户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宁夏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徐小涛说。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