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落户黑龙江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1-04-02

通讯员 董擎辉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4月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黑龙江省农科院获悉,近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接到科技部的批复,同意支持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这是全国农业领域首批启动建设的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该中心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11家单位协同共建。根据中心建设方案,落户黑龙江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一同获批,标志着黑龙江省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落户黑龙江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由袁隆平院士倡议创立,按照“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原则,实行“总部、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和试验站/基地”建设模式。在全国典型盐碱地生态区设立了华南、华东、西北、东北4个区域分中心。东北分中心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牵头,立足东北、面向全国,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培育寒地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为主线,集成“新品种选育+配套技术集成示范+种子产业化+推广应用+稻米产业化”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的开发模式,为黑龙江省耐盐碱水稻产业壮大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0年,东北分中心按照中心总部的要求和部署全面启动筹建工作,在大庆市肇源县、齐齐哈尔铁锋区等区域内建立了千余亩典型的盐碱稻区,作为耐盐碱水稻原种培育及盐碱地改良实验基地。目前,在种质创新方面,已筛选出耐盐碱水稻资源4份,审定耐盐碱水稻品种5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3项,新品种示范推广5.5万亩;在盐碱地土壤改良应用技术研究方面,探明了苏打型盐碱地碱斑地块与普通地块的土壤理化差异,研究确定了有机肥和生物菌的配合施入有利于提高盐碱地水稻产量,创建了寒地盐碱地稻田的芦苇高效防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打造了一支立足黑龙江大农业,在寒地水稻耐盐碱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国内一流的人才队伍,团队成员黑龙江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聂守军同志被授予2020年唯一一个“龙江楷模”个人称号,他育成的耐盐碱水稻品种“绥粳18”在pH值为9.0的盐碱地里,千亩片测产达到了亩产460公斤的新高。主要从事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80后博士张喜娟获得了2020年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落户黑龙江

黑龙江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聂守军同志被授予2020年“龙江楷模”称号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落户黑龙江

主要从事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80后博士张喜娟

未来,盐碱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其治理和利用对解决我国耕地紧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分中心将整合东北耐盐碱研究优势资源,加强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对现有盐碱地改良和种植单项技术进行熟化和集成,形成寒地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取得“从盐碱地上产粮”系列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中国碗装满中国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落户黑龙江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落户黑龙江

(受访者供图)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