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创新求变,“光面爆破”新技术凿穿万仞青山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1-04-09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

在(南)昌景(德镇)黄(山)铁路安徽段东山隧道爆破施工现场,随着警戒哨吹响,现场作业人员迅速撤离到隧道口外。一声沉闷巨响,该隧道又往前掘进了4米多。

昌景黄铁路联系皖赣两省,是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的重点铁路项目,并正式列入国家区域性高铁路网发展规划,正线全长28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将与杭黄铁路、沪杭铁路衔接,将形成连接苏皖赣三省名城、名湖、名山的黄金旅游线和南昌到上海第二条快速客运通道。

由中铁四局四公司负责施工的安徽段站前1标管段全长26.2公里,有隧道5座,长达11.7公里,隧道占比44.6%,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等级变化无常、局部存在偏压。自2018年12月该段开工以来,建设者们怀着拓荒者的心态,在隧道施工困局中创新求变,成功破解了隧道施工超欠挖和建筑材料严重超耗问题,大幅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泥潭”困境求变

2019年5月,昌景黄铁路东山隧道进入开挖状态,由于隧道内地质条件复杂,传统的隧道开挖方式不仅掘进缓慢,还容易使项目陷入亏损的泥潭。

施工进度缓慢,工期压力不断加大。“困在‘泥潭’中,我们要‘求生’,就必须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寻找新机会。” 昌景黄铁路二分部经理储巨球告诉记者,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和施工进度稳步推进的同时,他们开始试验应用光面爆破技术。

创新求变,“光面爆破”新技术凿穿万仞青山

所谓光面爆破技术,就是通过正确选择爆破参数和合理的施工方法,分区分段进行微差爆破,使爆破后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提高施工生产效率,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之前,许多技术人员只是听说过这项技术,但没有实践过。“光面爆破技术复杂,数据要求严苛,现场技术人员都是生手,能不能把控到位?这是个难题。”隧道技术主管胡浩提出了自己担心的问题。项目部通过多方沟通,与兄弟单位取得了联系,组织全部隧道施工管理人员到韶新高速公路项目观摩学习。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大家现场看到了光面爆破技术运用的成果,燃起了运用这项技术的信心,一致支持试验应用光面爆破技术,昌景黄铁路项目迈出了实践光面爆破技术的第一步。

打响“翻身仗”

2019年9月,昌景黄铁路项目二分部以太焦铁路光爆成功经验为基础,在实验过程中以微调的方式反复调整各项数据。为确保试验顺利,分部经理储巨球亲自确定炮眼位置、监督钻眼、埋炸药,但实际收效甚微。“我钻了几十年的炮眼,在这种环境中,你们搞的那一套根本就行不通!”爆破班组钻炮眼的老师傅对这项新技术并不认同。

2019年11月,中铁四局副总工程师、一级隧道专家王圣涛来为项目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加餐”。王圣涛大家同一起奔波于隧道和项目部之间,查找误区,总结经验,反复做试验。数据更加系统完善,爆破成效也逐渐显露出来,给现场技术人员打了一针“强心剂”。

光面爆破技术的前期准备工作要求高,对于没有熟练掌握光爆技术的作业人员来说,会存在畏难心理。本着“保安全、保质量、树品牌”的态度,项目要求每个作业面从钻眼、装药、堵孔、连线到最后确定爆破都由技术员全程监督,并留存影像资料,在项目生产群里共享,明确责任,落实“五定”即定人、定部位、定数量、定时间、定责任。并实行“一炮一兑现”,爆破完成后根据实测结果立即兑现现金奖罚到作业人员。

创新求变,“光面爆破”新技术凿穿万仞青山

项目部对钻爆质量、轮廓线超挖控制、喷射混凝土消耗等等进行评比,直接奖励各个工序优秀操作手,激发了项目全体人员深入研究光面爆破各个工序的热情。

光面爆破显成效

运用光面爆破技术,爆破面轮廓清晰、凹凸有致,将平均超挖有效控制在20厘米以内。按照每循环进尺3.5米计算,爆破物品减少成本2千元;每米平均超挖量由原来的12方减少到1.77方,节省了10方还多,按照每方混凝土850元计算,每掘进3.5米,混凝土成本便节省3万元……这些数字,是光面爆破实际成效的依据。

光面爆破技术在爆破效果、成本控制、安全管理上都带来了明显收益,效控制了隧道超挖和出碴量,节约了初支和衬砌混凝土材料,加快了隧道施工进度。项目组在现有光爆技术基础上,通过调整周边炮眼距离、控制锚杆外插角度与装药方式,精确槽眼位置与各爆破圈炸药量,达到控制轮廓线超挖,提高爆破残眼率和减少围岩爆破扰动的效果,最大程度达到控制爆破的目的,保障隧道施工有序可控。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