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倪光南:谁掌握了开源主动权,谁就掌握了信息技术发展主动权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1-05-28

科技日报记者 刘传书

谁掌握了开源主动权,谁就掌握了信息技术发展主动权。5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以“把握开源机遇,构建开源领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做专题演讲表示,构建开源软件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很大的目标。

倪光南:谁掌握了开源主动权,谁就掌握了信息技术发展主动权

(图为倪光南院士报告现场。刘传书摄)

倪光南指出,中国已是开源大国,还不是开源强国在实践中,开源模式(可涵盖开发模式、推广模式、商业模式等等)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在软件领域,开源软件的比重不断增长,大有吞噬传统的、封闭源代码软件之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从行业的角度看,越是新兴行业,开源软件的比重越大。现在,开源模式还有扩展到硬件领域(如开源芯片RISC-V)的趋势。

倪光南指出,中国已是开源大国,目前中国信创产业领域,实际参与开源的人数和贡献量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截止2019年,全球开源项目贡献者约1050万,北美地区贡献者数量约300万,亚洲贡献者数量约380万。亚洲贡献者群体的年增长率已超过欧洲和北美,其中31%的亚洲贡献者来自中国,约118万人。但是他也指出,我们还不是开源强国。在倪光南看来,我国开源界的现状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一是“使用多、投入少”,虽然我国大量使用开源软件,但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各界对开源的投入很少,这与国力很不相称,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二是“贡献多、主导少”,虽然我国对开源的贡献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我国在国际开源界缺乏话语权(更不用说主导权了),基本上还处于“打工仔”的地位;三是“研究多、转化少”,虽然我国对开源的研究很多,但由于无法影响/主导开源的发展,因而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转化开源成果,为我所用,而只能被动接受,随波逐流。

谁掌握了开源主动权,谁就掌握了信息技术发展主动权倪光南院士在演讲中介绍,最近中国科协成立了“创新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联合体”),这一组织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是一个面向全体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非常符合开源特点。“联合体”是一般开源社区的引领和指导者,它可以解决开源基金问题和应对开源风险的共性问题。国际上开源基金一般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捐赠,但捐赠在中国还远未成风。据统计,目前中国开源基金年度金额大约是美国同行的0.6%。中国现存的国家和民间基金会一般都以投资效益作为考核指标,由于投入开源往往得不到直接的经济回报,这就使中国的基金会难以支持开源项目。

为此,倪光南院士建议,在高技术公司上市中,由专业机构评估其资产中的开源软件贡献量,然后从中提取一定比率作为“开源捐赠股”,成为开源基金的一种来源。这样做体现了“取之于开源,用之于开源”的原则,合情合理。由此得到的基金,可以由“联合体”管理,注入到各个开源基金会中去,“联合体”可以监督他们的运作情况。倪光南表示,构建开源软件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很大的目标。在当前,谁掌握了开源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新的信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未来,如何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科技工作者可以齐心,让有关主管部门重视我们的开源软件。

据悉,本次活动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博研教育、深圳企联、同心俱乐部等联合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活动由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思平主持,150余位来自企业、投资、科研等领域的精英人士参与了现场交流,25万人通过直播参与了活动。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