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从落后百年到超越领跑,超大直径盾构机实现逆袭之路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1-05-31

通讯员 张凤华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日前,圆满完成雅万高铁一号隧道掘进工作、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经过半个月的航行和转运已顺利归国,在天和“娘家”稍事“修整”后,即将进入新的项目。

盾构机主要用于铁路、公路、地铁和水利等基建工程的隧道环节,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有着“地下蛟龙”的美誉。超大直径盾构更是“工程机械之王”中的王中王。即使到了2010年,国产10米级的盾构机数量都还是为零,工程建设所需超大直径盾构机全部依赖进口。

在此背景下,中交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制经历了跟跑、并跑、领跑的10年,终于攀登到世界顶峰。从落后百年逆袭到世界世界领先,这一条路走得并不容易。

卡脖子困境倒逼研发超大直径盾构机

时间回溯到2010年。那一年,中国交建承接的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工程,需要两台开挖直径超过15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向外商询价后,外商态度强硬地表示,单价7个亿,不通融、不降价、制造周期远超工程预期。此外,外国专家对设备进行检修的时薪要价竟然超过人民币5000元,禁止中国人观看。

超大型盾构机和中小型盾构机的设计理念完全不同,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是我国首个复合地质条件下的超大型隧道工程,也是当时世界上同类隧道中规模最大、距离最长、水压最高、地质条件最复杂的隧道,堪称超级工程。

时任南京纬三路隧道指挥长、总工程师的张伯阳对当时窘迫的情况记忆犹新。“这么贵的设备,我们的需求又这么大,外商能够制造,难道我们中国人不能制造自己的盾构机吗?”

这不仅仅是一种被扼住咽喉的无奈,更是工程师们的集体心声。

同年4月,中交天和在常熟注册成立,工厂还没建好,办公还在铁皮板房,做梦都想造出超大型盾构机的天和人接下了研发这两台开挖15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研制任务。这一接,就接下了业主对国产装备的疑虑,接下了外国厂商对中国企业的嘲讽,也接下了中国央企对世界级工程的承诺。

在研发过程中,中交天和多次遭到国外的技术封锁。如管片同步施工搬运系统是超大型盾构机的重要组件,是集起重、液压震动、同步控制于一体的高端设备,当时国际上只有一家德国企业能够生产,天和起初想直接购买这套组件,不过,当这家企业知道中交天和在自主研发盾构机后,开出了天价合作费。经过天和公司的自主攻关,这套设备成功问世,不仅节约费用近千万元,而且为今后制造全系列盾构机提供了技术保障。

油缸是盾构机的关键部件之一,盾构机向前掘进的推力就来自油缸。此前,大型盾构机的油缸全部依赖进口。一台超大直径盾构机设计推力接近3万吨,需要58根油缸,每根油缸重达8吨,国外企业开价每根50万元。天和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经过近半年的连续奋战,国产超大型盾构油缸破茧而出,成本降低一半以上。现在该油缸不仅被国内盾构机采用,还远销日本及欧美国家。

14个月,420个日日夜夜,6700多张设计图纸,10万多个大小零部件,最后汇成了刀盘开挖直径达15.03米、足有5层楼高、长达130米、重达4800吨的中国首台泥水气压平衡复合式盾构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复合式盾构机之一。

这两台盾构机的成功研发,结束了大型和超大型盾构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首台套鉴定、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殊荣。

同时也为国家节约支出近8亿元,并在国际上首创了多项新技术,其中刀盘伸缩技术、氦氧饱和带压换刀技术、长距离掘进刀盘都解决了盾构机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在纬三路过江通道掘进过程中创造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单日掘进26米、砂卵石地层连续掘进2580米不换刀等新纪录,打破了国外同类盾构机的极限纪录。

从落后百年到超越领跑,超大直径盾构机实现逆袭之路

中国首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天和号”、直径15.03米,用于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项目

走出国门打入海外市场

如果说两年前的中交盾构是中国的盾构,那么两年后,他们已成为世界的盾构。中交天和不仅把超大直径盾构机带给中国人,还让中国超大直径盾构机服务全世界。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