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重庆:新起点上续写新辉煌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1-06-01

科技日报记者 雍 黎

5月27日,重庆市·四川省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重庆市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开工。作为全球唯一多维度多尺寸表征的科技基础设施,肩负原始创新重任的“科学重器”,建成后该装置将服务先进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中的核心科学问题。

就在5月17日,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全会决议,决定将深入推动科技创新 更好地支撑引领新时代重庆高质量发展。

从成为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到确定“科技兴渝”战略,从制定《依靠科技振兴重庆规划纲要》到《关于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决定》,从确定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党领导下的重庆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为重庆的发展不断注入动力,站在“十四五”的开端,重庆上下正集中力量打造科技创新“加强版”,使创新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加速创新资源汇聚,创新平台建设众星拱月

3D打印螺旋桨、柔性防爆毯、微纳光学产品……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重庆两江新区展馆里80多件“黑科技”产品亮相,其中,仅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就带来个十多个科研成果。

“不到两年的时间,从当初筹建新机构只有2个人,到如今已经有200多人的团队了。”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恺说,按照“院士领衔、团队落地、属地发展”的模式,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确立了现代兵器、先进车辆、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化和大数据、新材料5个与重庆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均由院士领衔带团队,建设院士领衔加柔性人才、专聘人才的科研队伍,带着项目到重庆来,现在已推进10余项科研成果在渝转化。

不止北理工,火热建设中的两江协同创新区,已经吸引了西北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3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入驻,不到两年时间,入驻的高校科研院所已经推出了182项科研成果。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落地,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一批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等创新资源加速向科学城汇聚,目前重点实验室、新型高端研发机构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增至278个。

从“引进”到“融入”、再到“协同”,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与重庆的高质量发展已紧密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重庆盯紧抓牢大数据智能化主方向,出台并实施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筑巢引凤、近悦远来,资源集聚成效明显。”重庆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许洪斌介绍,重庆市已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91家,集聚高层次人才超过1500名。下一步,重庆还将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形成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和裂变效应。并以此为示范,带动“一区两群”的科技创新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发展。

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高起点创建广阳岛智创生态城,高质量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发展,高效率推动“一区两群”协同创新,重庆正形成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产业发展强化科技赋能

中国第一根自主轧制的钢轨、中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中国第一辆吉普车、我国第一颗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些新中国的第一都来自重庆。

作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重庆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重庆聚焦产业发展强化科技赋能。面对未来,重庆正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内的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攻克180nm硅光工艺开发与PDK技术,发布了全球首个“紧凑模型版”硅基光电子工艺开发包(PDK),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联合微电子还计划建成12英寸高端特色工艺平台,形成硅光成套工艺、三维集成工艺、高端CIS工艺及封装测试服务能力。

近年来,重庆聚焦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围绕产业链补齐创新链,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重大技术项目“张榜招标”,依托龙头企业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不断增强支撑引领新发展格局的能力。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