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绿色低碳能源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协鑫发布氢能战略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1-07-30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孙瑜

“能源行业排放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3,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能源。”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表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推广使用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势在必行。

7月29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指导、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协鑫集团)主办的“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协鑫氢能战略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氢能产业的形势政策、技术路线、经济成本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氢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政策引导氢能的开发和应用,加速氢能产业化进程。截至2020年,我国氢能产量和消费量均突破2500万吨,建成加氢站128座,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7355辆。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安洪光看来,“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碳达峰“窗口期”、氢能产业发展的发力期,也是氢能市场的培育期和氢能技术的追赶期。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到206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20%。未来氢能将在钢铁、能源、交通和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

巨大市场需求下,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何降低高成本成为关键问题。“降低氢能使用成本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成本的下降趋势和速度将决定这个产业发展的速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新能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思明认为,我国氢能产业急需模式创新,海外优质天然气资源转化为氢气具有成本竞争力。他指出,用氢应避免长距离陆运,未来国内氢能市场将以“工业副产氢+短距离运输”模式为主,海外将以“优质资源转化蓝氢+长距离化学品载体运输”模式为主。

在政策扶持下,氢能产业正在逐步进入“规模化-降本-开拓市场”的量价循环,而持续的技术进步也将反哺解决各环节核心技术的成本制约,进一步提升商业化竞争力。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到2025年,我国60%地区的光伏上网电价将在度电0.13元左右,风电度电成本将控制在0.15元左右,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将很快降至每立方米1元。

在发布会现场,协鑫集团公布了未来氢能发展战略,与11家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协鑫新能源分别与中建投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和建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设立基金规模约人民币100亿元的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和基金规模不多于8亿美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

根据规划,协鑫新能源氢能战略由蓝氢和绿氢两部分构成。蓝氢首期目标是建成年产230万吨合成氨,逐步扩能至每年400万吨生产规模,可供应国内70万吨蓝氢;绿氢目标是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座综合能源站,将达到40万吨年产能。

 绿色低碳能源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协鑫发布氢能战略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