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评论丨反对教师节送礼庸俗化,从不谈这个话题开始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1-09-06

近日有深圳网友网上举报,说某中学初二的家长委员会,发动所有家长集资,为每位教师购买保温杯和鲜花。教育局调查后表示,这是家长自主行为,并明确要求教师不能接受礼品,学校要求家委会退钱给家长。

这件事很平常,没有任何戏剧性,但仍然上了全国热搜。可能正因为它太典型,太平平无奇,才拨动了广大家长的心。

给老师送礼,每年9月10日前都要引发讨论,勾起来的公众情绪,大多都是困惑的、不愉快的。我们常看到媒体和学校呼吁:家长送一句教师节祝福足矣,没必要购买礼品,别将家长和教师的关系物质化。实际情况则是“物质化”大行其道。集资给老师送礼成为标配,有家长乐在其中,有家长苦不堪言,更多人则是苦乐参半,心情复杂。

教师更是心情复杂,如果可以选择,情愿不收这个礼。他们得到的是保温杯和鲜花,失去的是单纯的人际关系。愿意当老师的人,不至于指望趁教师节捞福利,或以家长送礼与否来区别对待孩子。但每到教师节,“送还是不送”的社会议论,却将教师暗示成导致家长焦虑的主角。有教师在网上说出心声:“我希望以后干脆没有教师节,家长也不要送,老师也不想收,不然每到这个时候,舆论把所有老师一杆子打死,不如叫‘教师批评日’好了。”

教师节送礼的弊端,不是教师群体出了问题,是全社会的思维方式问题。要卸下这种普遍的负担,所有人都应该回答一个本质问题:送礼给老师,是不是一件值得宣扬的美事?

笔者认为,一旦你说“是”,送礼就毫无必要地温情化、神圣化,并不可避免地庸俗化,走向温情和神圣的反面。

首先,我们要强调一个社会常识:有家长想为老师送礼表示温存、鼓励和关怀,是人之常情、个人自由;有家长不想为老师送礼表示温存、鼓励和关怀,也是人之常情、个人自由。社会不该表扬,也不该赞美。

家长和老师的理想关系,应该是法律契约规定的关系。家长是否按约定缴费?老师是否按约定工作?双方尽到义务了没有?社会只能关心和干涉这个。至于老师家长是否互相欣赏,人情往来如何,纯属私事,旁人无权臧否扬抑。任何“应该慰劳老师”“送礼是聊表寸心”的论调,都是越过边界,是无理干涉。

一旦我们把这种越界和干涉,视作“一番美意”“善意提醒”,麻烦就开始了——既然是美事一桩,又有热心人牵头组织,我们怎么忍心不予配合呢?既然年年大家都送礼,成了惯例,个人又怎能跳出来跟惯例对着干呢?

我们要警惕:真情变成矫情,是从不合适的话题开始,从言语越界开始。

所以,这次教师节,作为家长,请既不要号召别人送礼,也不要附和送礼的提议;应该在家长群里指出,给教师送礼是私人的事,不该拿到公共群里讨论。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