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5位危重症患者出院,怀念病中最暖回忆
金凤 通讯员 董菊 吴倪娜 何雨田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你们是我们夫妻的救命恩人,比亲人还要亲,感谢你们这十多天的照顾,等疫情过去了,我们一定要到医院再去感谢你们!”28日,从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出院的35床杨先生和36床李女士,对日夜照顾他们的医疗队员感激不尽。
2月12日晚,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建了一支多达207人的超强军团驰援武汉,杨先生和李女士就是这支医疗队接管的武汉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
精准的一针见血的抽血、心理辅导、为患者喂饭……半个多月来,白衣天使们高超的医术和家人般的抚慰,成为这些出院患者,病中最暖的回忆。
患者出院前夕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队队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治病救人还要兼顾心理辅导、给患者喂饭
当日出院的患者张女士今年59岁,2月14日入院时,江苏省人民医院首日整建制接管武汉一院重症ICU。
张女士家里仅有她一人患病,刚开始,她胸闷、咳嗽、焦虑,好在天性比较乐观,很快积极配合治疗。据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吉宁飞介绍,江苏队医护人员为张女士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给予9天的抗病毒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目前患者病情渐趋稳定,2月21日复查胸部CT显示两肺病变大部分吸收,2月21日及2月23日检查新冠病毒核酸均为阴性,症状缓解,一般情况良好,对照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符合出院标准。
当日出院的另一位张女士,同样是在江苏医疗队接管后的2月14日入院的,但病情相对较重。“刚得病的时候感觉太痛苦,四肢无力、浑身发麻,我站都站不起来。”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齐栩介绍,张女士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早期对治疗没有信心,常担忧得睡不着、吃不下。团队除给予张女士常规的抗病毒治疗外,还使用中药汤剂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特别请队友,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王昊飞为患者做心理疏导,经过几天的治疗,患者症状消失,近日病情渐趋稳定,复查胸部CT示两肺病变大部分吸收,多次复查核酸阴性,符合出院标准。
“江苏队的医护人员太好了!对我像家人一样。”张女士表示,虽然江苏医护与她素不相识,但每天都对她问长问短,让她好好休息好好吃饭,提高身体抵抗力,“有一次我不吃晚饭,还是她们给我找来饭、喂我吃。”张女士表示,江苏队的护士们技术没话说,在戴三层手套、穿厚重防护服的情况下,每次抽血都能一针见血,她觉得很了不起。
夫妻患者出院前夕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宋瑾护士长合影,受访者供图
6-8位医护人员要花40分钟才能给患者做一次俯卧位通气
2月13日,江苏省人民医院207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火速抵达武汉,他们中大部分来自医院重症监护、急诊、呼吸与危重症科和传染病科。2月14日下午4点,经过紧张严格的培训后,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
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收治全院的危重症患者,目前在重症监护病房里,有6位有创通气患者,2位无创通气患者,3位极危重患者。为了挽救他们的生命,医疗队派出最强队员为这三位极危重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的高难度抢救。
江苏省人民医院宋瑾护士长介绍,给患者做一次俯卧位通气,就需要6-8位医护人员一起,大约4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三位患者轮番下来需要2个小时左右。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自身已经缺氧的状态下,需要付出更大的体力、毅力,并且高度紧密配合。
急诊室乔莉主任表示,作为危重专业医务人员,大家来到这里,就是要尽全力,将专业特长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面对困难,医护人员拧成一股绳,通力协作,无论再苦再累也要把所有的患者的治疗高质量完成,挽救生命。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在送患者出院表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最终属于武汉人民。
截止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已派出274名专家奋战在武汉、黄石的防疫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