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添声色,防疫生产两不误
王祝华 林娟
2月28日,一场春雨后,村民陈有梅戴着口罩,将门前的菜地打理出来,种上小白菜。“疫情期间,庭院经济也成了安全防线,防疫耕种两不误。”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南达村驻村第一书记郑德怀说。
去年,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南达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庭院经济,像陈有梅这样,将家门前的自留地改成菜园的村民越来越多。
“既能种瓜果蔬菜美化环境,还能带来收入。”陈有梅乐呵呵地忙活着。去年,南达村142户贫困户的土坯瓦危房都完成了改造,新房的红墙绿瓦,门前的瓜果绿植,让村子显得生机勃勃。
郑德怀说,一开始村里疫情防控工作并不顺利。村里老年人多,思想传统固执,春节期间不让串门、聚餐,还要带口罩,大家都觉得很晦气。
琢磨一番后,郑德怀盯上了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的小园子。何不让农户们把串门的心思和精力放在自家的“小院”上呢?郑德怀鼓励村民在自家后院好好作“文章”,种得好的,树立为典型,相互传授经验。以户带户、以点带面,很快,大家都动了起来。
“这庭院经济可帮了不少忙,村民们都乐意待在家里了。”郑德怀说,村里的干部们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疫情,发放资料,轮放广播,也慢慢被村民们理解了,开始主动配合防疫工作。
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南达村发展庭院经济,村民的房前屋后都种上了鲜果绿植。伍昭静 摄
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南达村发展庭院经济,村民的房前屋后都种上了鲜果绿植。伍昭静 摄
疫情防控跟上,村里的扶贫工作也不能耽搁。南达村的农产品紫玉淮山正值年底丰收,品质也好,农户田树贤盼着年后能卖个好价钱,哪想受了疫情影响,销售行情一度低迷。
如何有序地保障农产品的销路,恢复村里经济生产?这是郑德怀一直想解决的问题:“毕竟好不容易脱贫了,不能因为疫情一来就返贫,也让农户寒了心。”
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郑德怀将滞销的紫玉淮山信息发至各媒体平台,广为宣传,打开信息通道,并联系南达村定点帮扶单位海南电网公司点对点直供运输。最终,海南电网公司、白沙供电局等单位收购了3000多斤紫玉淮山,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
当下正是农忙时节,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春耕复产也不能松劲。郑德怀有条不紊地协作着农户,一遍遍叮嘱“戴好口罩、分时下地”,将农资送到田头、修建灌溉水渠、分发春耕化肥、机耕农作指导,这些春耕春作的细活,一件也不落下。
郑德怀还告诉记者,在村里的养蜂基地,现已新繁育中蜂230余箱,繁育成功率达到90%。
“特殊时期,庭院经济让村民们过得有声有色,田地没有因疫情撂了荒,村里的扶贫产业也没耽搁,我这心里就踏实了。”郑德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