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脚步越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12-11

北京正南,横跨京冀的大兴机场刚刚“展翅”,两地就马不停蹄谋划15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北边,“绿色”项目频频落地张承生态功能区,北京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引导北京大数据产业链的部分环节向张北汇聚;东边,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正拔地而起,京唐城际、京滨城际等多路轨道交通大动脉将由此发出;西边,北京与河北等地携手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推动形成永定河河流生态廊道建设长效机制。

这东西南北的蓬勃景象,显示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越走越稳。

在昨天举行的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场上,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李文红介绍,“十三五”以来,北京始终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与津冀协同联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三地将携手把京津冀打造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交通连起来:

首都环线高速将全线绕出北京

京台高速、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这些高速公路都曾被打上“断头路”的印记。最近5年,三条高速路北京段相继打通。路通了,三地人员往来产业协同就更顺畅了。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十三五’期间,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区域交通网络不断构建。”李文红说。来自市交通委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京台高速等8条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174公里,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一批新项目也“在路上”:京雄城际是连接北京与雄安新区的重要动脉,北京段(北京西站至大兴机场站)已于2019年9月开通运营,预计今年年底全线通车;京雄高速北京段(市界至六环)也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京雄城际、京雄商高铁、雄安至大兴机场快线建设项目正在推进。

“本市正在积极推动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全线绕出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容军介绍,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结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深入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需求,首都地区环线东南部绕出北京境内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首都环线高速公路环绕首都、连接多个县市、有效串联多条放射高速公路和多条国道、省道,线路全长900多公里。其中,已经建成通车的穿北京区域路段(通州大兴段),总长38公里,2018年7月建成通车,主要功能为货运通道、过境交通。

去年5月,京津冀三地交通部门共同签署了首都地区环线局部路线调整方案,利用已建国家高速公路和津冀代建路段来替代北京市域内路段。今年6月,三地交通部门签署了首都环线高速公路替代路线的接线协议,并且同意共同纳入到各自的“十四五”规划中,加快推进建设。

产业串起来:

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2154家

看得见的是交通大动脉,看不见的则是愈发紧密的产业链。市经信局新闻发言人任世强说,“十三五”期间,三地产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区域协作水平持续提升。

“减法”上,北京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十三五”期间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2154家,退出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建材、化工等行业;“加法”上,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放眼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总体设计不断强化,发展平台载体加速建设,来自北京的大项目越来越多在河北、天津落地:在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首钢、金隅等12家市属重点企业纷纷落子,重大项目的植入为曹妃甸发展注入新动力;北京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5个项目已投入运营,签约项目22个,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滦南(北京)大健康国际产业园,已签约项目50个,有19家北京企业在当地取得分公司或子公司营业执照……

今年突发的新冠疫情,考验着京津冀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的水平。任世强介绍,今年以来,京津冀三省市建立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三地经信部门在信息互通、疫情防控物资供应、企业复工等方面,相互支持、精准施策,累计为本市企业协调解决津冀地区300余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相关问题,有力保障了产业链运行。

环境美起来:

三地将完善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

让百姓感受更明显的是,京津冀三地空气质量实现明显改善。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