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黄润秋首次亮相“部长通道”:推进环保不搞“齐步走”,重科学治污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5-26

科技日报记者李禾

5月25日下午,2020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迎来了一位新面孔,这是黄润秋出任生态环境部部长26天之后首次在媒体前公开亮相。黄润秋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时表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搞“齐步走”、“撒大网”、千篇一律,更注重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黄润秋首次亮相“部长通道”:推进环保不搞“齐步走”,重科学治污

图: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首次亮相“部长通道”。生态环境部供图

黄润秋说,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方面,要做到三个坚定“不动摇”。第一个不动摇,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第二个不动摇,是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第三个不动摇,是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不动摇。“原则不能改,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标准也不能降。”

“在把握好战略定力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要把握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黄润秋说,在战术问题上,统筹疫情防控,更加注重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更加注重因时因地因事采取适宜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按照“三个治污”要求,提出了“五个精准”,即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位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

为了服务好复工复产,支持好“六保”,生态环境部出台并实施了两个正面清单,即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的正面清单。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说,制定实施环评审批的正面清单,便利企业开工建设,豁免部分项目环评手续,拓展环评告知承诺改革试点,强化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制定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免除部分企业现场执法检查,推行非现场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局长曹立平说,近年来环境监管能力和监管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简单粗放的方式不能适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支持相关地方推行分类监管。也就是说,污染轻、风险低、守法意识强的企业少去或不去;污染重、风险高、守法意识弱的企业要多去,从而将有限的执法资源集中于主观恶意排污、违法犯罪的企业,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制定和实施正面清单,就是分类监管的积极探索。但必须强调的是,企业免于现场执法检查,并不简单等于‘不管不问’,执法部门仍可通过线上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服务。”

在执行监督执法的正面清单中,科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曹立平也表示,运用科技手段是提升执法效能的重要契机。正面清单明确提出要探索利用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监管,进一步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测和移动执法等高科技手段,精准发现问题,提高执法工作的精准度。

“两个清单都实行一段时间了,总的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地方也是满意、欢迎的。因此,我们还将继续做下去。总的来说,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精准上。我们历来反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搞‘齐步走’,搞‘撒大网’,搞千篇一律。”黄润秋说。

在今年疫情防控形势下,生态环境部从5月份开始,派出指导帮扶工作组,送技术、送方案、送政策到企业,做到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比如建设了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汇聚四千多项科技成果,2019年以来已推广先进技术670多项,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徐必久说,利用好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免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做好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对接。继续推进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主动服务,进一步推进“结对定点帮扶”“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活动。推广环境医院、环保管家、环境顾问等服务模式,方便企业进行治理。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缓解企业困难。推动加大绿色信贷力度,环保专项资金向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以及疫情防控重点工作进行倾斜等。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