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进抄底银行账户原油 已经有投资者“亏惨了”
“那些当初骂银行不给做多原油的人,现在应该感到庆幸,不然亏惨了。”有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直言。
曾被称为“黑金”的原油,如今正遭到市场疯狂抛售,甚至跌至“负油价”。20日,即将交割的西德州中级原油(WTI)5月期货收盘暴跌300%,使得国际市场抄底原油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早在3月就把国内银行原油产品“买爆”的投资者也未能幸免,尤其是抄底中行原油的投资者,有的单日亏损就超过30%,部分投资者亏损近50%。
据悉,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恰好在20日晚自动转期。由于结算价格未确认,昨日所有投资者的账户被冻结,处于浮亏状态。中行公告称,正积极联络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确认结算价格的有效性和相关结算安排,暂停WTI原油合约当日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20日晚中行的5月美元美国原油卖出价为11.53美元,跌幅为34.80%;5月人民币原油合约卖出价为78.58元,跌幅为36.83%。如果中行结算价与20日晚间的价差较大,亏损部分由投资者承担还是银行承担将引发市场争议。
此外,国泰君安期货原油研究总监王笑分析,由于需求崩塌、原油供应过剩,仓储空间被挤爆,如果疫情没有出现拐点,不排除06合约将再度演绎同样的故事。“化工产业的风险也在积聚,化工品的胀库也可能同样引发价格雪崩。”
抄底银行账户原油亏大了
抄底不带杠杆的银行账户原油多单遭遇暴跌。
投资者陈大丽(化名)向证券时报记者出具的中国银行App原油宝操作页面显示,她上周新开仓的近400手美油2005期合约多单未能自动移仓,总亏损近50%。
早在3月中旬,陈大丽就关注到账户原油,当时油价刚刚暴跌至22美元左右的历史低位。在两次试水尝到甜头之后,陈大丽在原油宝的投资额也不断增加。
4月13日至15日,她多次“抄底”人民币美油2005合约,一周内累计投入约6万元。不过截至20日22时,陈大丽的这部分投资已亏近一半。
其中,4月20日当天,陈大丽账户操作页面上显示的单日亏损幅度就达36.8%。22时之后,中行原油宝各合约的价格、K线图再无变化。
按照此前安排,原油宝美油2005期合约(含美元、人民币)将于4月21日到期,并在4月20日22时停止交易和启动移仓。
中行披露的交易规则显示,原油合约默认到期移仓,在新旧合约移仓时,投资者根据新旧合约的结算价格进行买卖交易;如果不想移仓,可以在到期日前更改到期方式,选择“到期轧差”,即在合约到期时系统按照结算价进行自动平仓,也可在到期日前手动平仓。
陈大丽的实际亏损幅度或许要大于操作页面所示。中行4月21日公告,该行正积极联络CME,确认结算价格的有效性和相关结算安排。
受此影响,原油宝产品中的美油合约暂停交易一天。
“如果按照22时的结算价格为客户移仓、轧差平仓,客户的损失会少一些,但银行自身承受的风险很大;如果按照22时之后的任一价格结算,投资者承担的损失就更大了,但这不符合中行自己定的交易规则,也容易引发投资者集体投诉。”一位大行交易员表示,投资者在银行做多账户原油后,银行需要到国际市场平盘,但当前原油价格波动太大,无论是平盘的成本,还是因为没能及时平盘而被动持仓的价格风险都显著增加,“像20号那种暴跌的情况,银行能否在国际市场及时平盘真的不好说。”
一位原油投资者认为,这其实是此前中行交易规则漏洞带来的难题。在既定规则内,投资者并没有违规行为,不应该承担22时之后结算价格继续暴跌带来的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行不同,工行、建行、民生等银行都在一周前为客户完成移仓。“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庆幸工行账户北美原油早早就自动移仓了,不然后果难以想象。”有投资者说。
热到烫手的账户原油
对国内投资者来说,直接参与原油投资有几大渠道,主要包括上期所原油期货和银行账户原油业务。如果有海外证券期货账户,也可以直接参与外盘交易。
其中,自2013年工行首次推出账户原油后,包括中行、建行、交行、民生等在内的多家银行跟进布局,目前以工行和中行的业务量最大。但参与该业务的投资者以普通散户居多,只有少数投资者本金超过百万元。
3月初原油暴跌之后,投资者抄底情绪渐浓。“据说这半个月期货公司很忙,很多跑市场的岗位都调回柜台协助开户,因为很多人排队开户抄底原油。”深圳厚石天成基金总经理侯延军称。
工行一位理财经理也表示,近期到支行了解账户原油的投资者明显增多,“以前基本上一年也没几个来咨询的”。
由于开户便利、低门槛且不带杠杆,部分做多的投资者也将银行账户原油作为重要的抄底渠道,甚至将工行账户原油产品“买爆”。
据了解,3月中旬开始,工行部分人民币账户原油产品已无法买入开仓。4月初,该行全部人民币账户原油产品多单开仓甚至都无法成交。
工行App对此解释为“达到总交易额上限”,意思是做多的账户原油投资者过多,导致工行外汇额度达到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