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指标透视券业财富管理 转型仍然需要努力
自2018年年末中信证券宣布成立财富管理委员会开始,证券行业就掀起了新一轮的财富管理转型热潮。2019年,虽然证券市场成交回暖,但交易佣金率进一步下滑,这意味着行业以传统经纪业务开户引流的圈地时代终结了,财富管理转型成为“道阻且长”的必然选项。
证券时报记者张婷婷
截至4月20日,共有27家上市券商披露2019年年报(含港股中金公司和国联证券),结合年报数据,证券时报记者多方采访券业资深人士,解析各公司财富管理转型的真实进展。统计数据表明,券业财富管理依然处于初始阶段,转型成功言之尚早。
现阶段处“泛财富管理”
多年来,每当资本市场行情低迷之时,证券行业就开始高喊财富管理转型。简而言之,就是尽量减少对通道交易的路径依赖,凭借专业能力为客户创造财富,但现实却显得“四不像”。那么,在当前环境下,哪些板块收入可以归入财富管理收入呢?
原银河证券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现光大证券业务总监梁纯良曾对记者表示,信用交易利息收入、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保证金利差等四个板块收入结构平均化,将意味着财富管理转型逐渐显现成效。近期采访过程中,有头部券商财富管理负责人对此观点表示赞同。
多家券商在年报中也披露了与上述类似的计算口径,比如华泰证券称,向各类客户提供多元化财富管理服务,包括证券期货期权经纪、金融产品销售、资本中介等业务;财富管理基因浓厚的中金公司也表示,公司财富管理分部主要为各类客户提供范围广泛的财富管理产品及服务,包括经纪服务、顾问服务、交易服务、资本中介服务及产品服务。
据上所述,记者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利息净收入”为口径计算出各家券商2019年的财富管理收入。
具体而言,剔除投行及资管业务收入后,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包括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期货经纪业务净收入、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等;利息净收入主要包括两融、股权质押回购、保证金息差等。
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得出,47亿元是券商跻身财富管理收入前十的门槛。国泰君安证券以112.55亿元的财富管理收入位居行业第一,中信证券以98.95亿元收入位居第二,海通证券、银河证券财富管理收入均超80亿元,广发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的财富管理收入也都在60亿元之上。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真正意义的财富管理收入,而是“泛财富管理收入”。券商中国专栏作家、资深券商人士程峰对记者表示,严格意义来讲,国内券商还没有真正的财富管理收入,只能是放在财富管理口径下的经纪业务收入,是过渡阶段的财富管理收入,也即泛财富管理收入。
受访人士均认同,在当前统计口径下,有两个指标可以判断各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进展:一是代买卖证券收入占财富管理收入占比不断下降;二是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关键指标一:
七成券商代买卖占比升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是券商最传统的牌照业务,也是最典型的通道收入。多位券商资深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通道收入占财富管理收入比重下降,是券商财富管理顺利转型的一个标志。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25家券商的年报数据逐一梳理(剔除未披露相关数据的中金公司和国联证券),发现有10家券商代买卖证券净收入(含席位租赁)超过20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以62.87亿元收入居首,国泰君安以50.87亿元位居第二,银河证券代买卖证券收入为40.59亿元,排名第三。
从现有数据来看,19家券商代买卖证券收入占财富管理收入的比重都超过四成,占已披露年报券商比例达76%,证明券商财富管理转型依然任重道远。大券商中,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等券商代买卖证券收入占财富管理收入的比重超过50%。
由于2019年行情转暖,虽然行业佣金率持续下滑,但是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代买卖证券净收入同比均呈现正增长。有18家券商代买卖证券收入占财富管理收入的比例甚至在提升,东北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提升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2018年,华泰证券代买卖收入占财富管理收入的比例约为44.42%,2019年则提升至55.19%。
也有一些券商的该项占比在下滑,如国海证券代买卖收入虽然增加了24%,但是该项收入占比却从135%下滑到30%,因利息净收入大幅扭亏,主要是受会计准则调整影响。另外,西部证券、华安证券、南京证券、国元证券、华西证券等代买卖收入占财富管理收入也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