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一支中队的比学赶超之旅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3-06-15

  一支中队的比学赶超之旅

  ■张 彦 唐国强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杨 玺

  “每个人勇于突破自己,中队才能争第一”

  “这一次,咱们的目标还是争第一!”

  发令枪响,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三中队二级上士杨涛立即冲了出去。集体五公里武装越野考验团队精神。进入后半段,杨涛开始帮带一些速度慢下来的战友。

  最后一个战士冲过终点,评判员按下秒表——三中队再次刷新了成绩。

  “全力去拼!”如今,杨涛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每一个人都用尽全力,团队才能爆发出坚不可摧的力量。”

  那年,杨涛作为优秀骨干,被抽调到三中队任班长。来之前,杨涛打定主意,用最短的时间让所带的班变个样子。

  到任后,杨涛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想多了”——三中队的兵似乎缺那股子狠劲。

  “差不多行了”“排第几名就第几名吧”……除了这些话,杨涛还常听到一句话,“省省吧,再努力也难超过一中队!”

  “一中队凭什么在大家眼中就无法超越?”从此,杨涛开始留心观察。

  半年下来,杨涛也不得不承认:一中队无论是军事训练、风气建设还是各项工作的执行力,都堪称标杆。

  在这方面,中队长汤露也有同感。刚到三中队,他就立起了争当年度先进单位的“靶标”。几年持续抓下来,中队面貌发生不小变化,官兵钻劲、拼劲、狠劲足了许多,可在年度先进单位荣誉上一直是“只开花不结果”。

  那年,三中队年度综合成绩与一中队总评旗鼓相当。支队再三权衡,还是将年度先进单位给了一中队。

  当时,三中队官兵抱怨声不少:“评选先进单位有失公平”“干得再好,也抵不过人家是老先进”“习惯了,就这样吧……”

  也就在这时,汤露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大家已形成思维定势,一遇挫折就会立即从一中队多年来都是先进单位方面找原因,却忽视了三中队已取得大幅进步的事实。

  “这次没评上,是因为我们反超的幅度还不够明显……”汤露越想越觉得,三中队与年度先进单位之间就“隔着一层窗户纸”,捅破这层薄纸,大家的劲儿就会再次聚在一起。

  那天夜里,汤露查完铺,又来到了中队荣誉室。那张2016年的合影照片中,时任指导员齐士领抱着先进中队的奖牌,笑得那么开心。

  取下来擦拭时,汤露发现照片背后有一行字,字迹已泛黄:“每个人勇于突破自己,中队才能争第一。”那一刻,汤露觉得心头一震。

  “再薄的窗户纸,你不捅它就不破。”汤露和时任指导员周航交谈后,把心中所思所想向战友们和盘托出。第二天,三中队官兵个个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训练场上。

  在接下来的月度通用五项考核场上,汤露拿出上个月大队的龙虎榜单。他指着榜单上一中队几个官兵的名字说:“谁超过他们,谁就是咱中队本月的训练之星!”

  那次考核中,三中队上等兵杨兴夺得大队30米×2蛇形跑课目的第一名,中士卢本照五项课目总分位居第一。

  成绩出来后,汤露为优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并组织了分享交流活动。杨兴第一个走上讲台说:“只要敢想敢拼,我们就一定能赢!”

  分享交流活动结束时,汤露向大家高声宣布:“今后,三中队的目标就是超越一中队,夺得年度先进单位。”

  训练场上,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三中队官兵争先恐后向前冲。 彭西摄

  “树因果实而得名,好果实都是汗水泡大的”

  夏日,障碍训练场上,热浪蒸腾。此刻,列兵蔡凌冲觉得脸比天气还烫。

  蔡凌冲输了,输得明明白白。几分钟前,他们与一中队之间的“过招”在训练间隙拉开战幕。

  一中队列兵陈希孟已经站在400米障碍起点上,三中队这边却一时难以决定派谁“应战”。大家都知道,陈希孟是有名的“飞毛腿”。

  蔡凌冲血气上涌,走到了起跑线前。

  “中队有中队的目标,士兵也要有士兵的超越对象。”其实,早在三中队提出这个口号时,蔡凌冲就盯上了陈希孟。为了赶超陈希孟,蔡凌冲没少下功夫。尤其是在班长刘同乐指点下,蔡凌冲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

  这些,给了蔡凌冲应战的勇气。

  起步,冲刺,跨过矮墙,跃上高板……还没跑完,看着陈希孟脚下扬起的尘土,蔡凌冲已经知道了结果。

  让蔡凌冲没想到的是,晚点名时,汤露不仅没批评他,反而对他提出表扬:“敢于迎战一中队的‘飞毛腿’,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